去年夏天,州荣我在福建泉州街头偶遇一场别开生面的光文南音表演。台上白发苍苍的化复老艺人抱着琵琶,身旁站着的传播却是穿着汉服的00后大学生。台下观众举着手机直播的密码、戴着VR设备记录的州荣,热闹得像过年。光文这场活动背后的化复主办方,正是传播近年声名鹊起的「九州荣光」文化工程。
一碗茶汤里的密码文化复兴
「九州荣光」启动于2018年,最初只是州荣地方文旅厅的数字化档案项目。谁也想不到,光文这个起初用来整理古籍的化复数据库,后来会孵化出「方言表情包大赛」、传播「节气美食地图」这些火爆全网的密码活动。记得他们推出的「百城茶话」直播系列,让天南海北的网友边云喝茶边听茶故事,首播当晚服务器就挤爆三次。
新旧碰撞的传播密码
- 苏州评弹+电子音乐混搭演出
- 甲骨文书法挑战赛在短视频平台获3亿播放
- AR技术还原敦煌壁画创作过程
文化传播模式对比
项目 | 传统方式 | 九州荣光创新 | 参与人数增幅 |
非遗技艺传承 | 师徒制手把手教学 | VR沉浸式工坊 | +420% |
地方戏曲推广 | 剧场演出 | 跨次元角色扮演 | +780% |
古籍活化 | 学术论文 | 互动解谜游戏 | +650% |
小镇青年的文化主场
在江西婺源,我见过他们培训的「乡村文化管家」。26岁的李芳白天是民宿管家,晚上变身影视剧《觉醒年代》里的民国先生,带着游客用活字印刷术印台词。她说现在村里年轻人多了三成,连带着油菜花田边的咖啡馆都开始卖「朱子家训拉花」。
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
- 某电商平台传统文房四宝销量翻5倍
- 高校「文化遗产保护」专业报考人数激增
- 影视剧取景地预约排到两年后
墙里开花墙外香
去年《长安十二时辰》日文版播出时,很多日本观众追着问剧中水盆羊肉的做法。九州荣光团队趁势推出「跟着唐诗吃早餐」企划,把《山家清供》里的宋代食谱做成方便食品。现在东京银座的便利店都能买到东坡肉拌面,包装上印着中日双语的诗句。
夕阳把老茶馆的窗格染成琥珀色,几个外国背包客正跟着手机导航寻找节目里提到的古井。掌柜老周说自从上了「城市记忆地图」,他这间三十年老店突然成了网红打卡点,最忙时要同时翻译五种语言的茶文化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