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冰激凌蛋仔派对这件事,吃冰我是激凌认真的
凌晨1点23分,冰箱里的蛋仔香草冰激凌又开始对我招手。突然想到上周和闺蜜搞的派对那场冰激凌蛋仔派对,现在嘴角还挂着笑——这事儿值得好好说道说道。吃冰
为什么是激凌冰激凌+蛋仔这个组合?
第一次在旺角街头看到阿婆把冰激凌扣进现烤蛋仔里,我的蛋仔吃货雷达就疯狂作响。后来查资料才发现,派对这组合在香港叫「冰火鸡蛋仔」,吃冰上世纪70年代就有了(参考《香港街头美食史》)。激凌但真正让它火出圈的蛋仔,是派对这两年ins上那些疯狂叠料的版本:
- 基础款:原味蛋仔+单球冰激凌
- 进阶版:巧克力蛋仔+薄荷巧克力冰激凌+奥利奥碎
- 魔王款:抹茶蛋仔+红豆麻薯冰激凌+草莓大福+白玉丸子
我家那次派对最夸张的是小李,愣是吃冰在蛋仔里塞了五层不同口味的冰激凌,最后用勺子挖着吃——这吃法简直是激凌对蛋仔模具的背叛!
实测三种蛋仔配方
试过七八个方子后,蛋仔这三个最靠谱:
港式原版 | 低筋面粉140g+鸡蛋2个+淡奶30ml | 外脆内软,蛋香浓 |
日式改良 | 加5g味醂和3g泡打粉 | 更蓬松,凉了也不硬 |
翻车救星 | 直接用松饼粉+鸡蛋 | 成功率99%,但少了灵魂 |
记得第一次做时没控制好火候,烤出来的蛋仔像考古现场出土的文物。后来才发现模具要先预热到滴水成珠的状态,倒面糊时要听到「滋——」的一声才够标准。
冰激凌选品玄学
千万别用超市那种软趴趴的冰激凌!试下来这些最扛得住:
- 意式Gelato:密度高,化得慢,但价格肉疼
- 老式硬冰砖:光明牌那种,怀旧感拉满
- 自制雪芭:水果款清爽,适合怕腻的
有个冷知识:芒果味冰激凌和原味蛋仔搭配会吃出椰子味的错觉,据说是风味分子在作怪(《食物风味搭配科学》里提过这现象)。那天我们试了确实如此,小王非说是心理作用,结果盲测十次错了八次。
那些年我们翻过的车
血泪教训包括但不限于:
- 用冰淇淋机现做,结果蛋仔凉透了还没冻好
- 撒跳跳糖营造「爆裂口感」,最后像在吃电焊火花
- 试图加入液氮玩噱头,把厨房搞得像毒气实验室
最绝的是老张带来的辣椒巧克力冰激凌,吃第一口时大家表情管理集体失控——后来发现配港式奶茶居然莫名上头?
派对实操指南
真没必要搞得太精致,我们那次就三样东西撑全场:
- 两个蛋仔机轮流作业
- 保温箱里囤了12种冰激凌
- 微波炉专门用来复活烤糊的蛋仔边角料
凌晨三点多,冰箱里最后半个蛋仔不知被谁摸走吃了。地上散落的华夫筒碎片证明,这场热量狂欢确实存在过。要说唯一遗憾,就是忘了试试咸蛋黄冰激凌配咖椰酱蛋仔——下次吧,反正模具已经放在灶台边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