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在《我的界奶世界》里开创造模式玩"奶油之下"时 到底在玩什么
凌晨两点半,我第N次掉进自己挖的下创奶油坑里。键盘上的造模WASD键已经被我搓得发亮,屏幕右下角那个穿着钻石套的界奶小人正在粉色流体里扑腾——这大概就是周末熬夜肝《我的世界》"奶油之下"模组的真实写照。
这个魔性模组到底从哪来的下创
要说清楚"奶油之下"(Underneath the Cream),得先提提2021年那个病毒式传播的造模"海绵宝宝恐怖理论"。当时Reddit上有群闲得发慌的界奶玩家,硬是下创把海绵宝宝动画里的奶油派场景P成了克苏鲁风格。结果有位叫Creamer的造模模组作者真把这玩意儿做进了MC,现在最新3.2.7版本已经能在CurseForge上免费下载。界奶
版本号 | 更新内容 |
v1.0 | 基础奶油流体+奶油蛋糕生物群系 |
v2.4 | 新增草莓酱层和饼干碎屑矿石 |
v3.2 | 创造模式专属的下创奶油喷射枪 |
创造模式下的正确打开方式
虽然这模组自带生存玩法,但创造模式才是造模它的完全体。别急着输入/gamemode creative,界奶先记下这几个必备操作:
- 按F3+B显示碰撞箱——奶油里的下创实体经常叠罗汉
- 把渲染距离调到16区块以上——不然远处奶油会变成马赛克
- 关掉粒子效果——除非你想看显卡冒烟
第一次加载时我被满屏的粉白色块整懵了,这哪是造模奶油啊根本就是巨型橡皮泥。直到用创造模式飞行键钻进去,才发现流体内部有分层设计:
奶油海的垂直结构
- 表层(Y=80以上):蓬松泡沫层,会随机生成棉花糖云
- 中层(Y=40-80):浓稠奶油主体,藏着曲奇沉船和糖霜洞穴
- 底层(Y=40以下):凝固的奶油岩层,能挖到巧克力片矿石
那些官方没写的隐藏机制
模组文档里没说的冷知识才最要命。上周我在创造模式测试时发现,用/give @p cream_mod:whipped_cream 64生成的奶油块,和自然生成的流体居然有物理差异:
自然奶油 | 指令生成奶油 | |
流动速度 | 0.8m/s | 1.2m/s |
实体下沉速度 | 类似熔岩 | 类似水 |
接触伤害 | 无 | 每秒半颗心(bug未修复) |
更离谱的是用海绵吸水——这操作在奶油海里会导致游戏卡死。后来翻源码才发现作者写了段防止液体删除的冗余代码,估计是怕有人破坏地形。
创造玩家的整活指南
既然都开创造模式了,不搞点行为艺术实在说不过去。这里有几个经过实测的骚操作:
- 用命令方块循环生成奶油和岩浆块,能做出会呼吸的"熔岩蛋糕"
- 给盔甲架穿全套皮革甲,丢进奶油会变成"泡芙守卫"(自带甜味buff)
- 在末地传送门上倒奶油,传送时会有30%概率生成草莓味末影龙
昨天半夜我试着用结构方块保存了座奶油城堡,结果文件体积暴涨到17MB。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模组说明里写着"建议搭配OptiFine使用"——这玩意儿对电脑的杀伤力比光影包还大。
建筑党的专属福利
创造模式物品栏第7页藏着好东西:
- 可放置的奶油喷泉(会持续扩散)
- 糖霜玻璃(透光率85%)
- 马卡龙色混凝土(共12种渐变色)
不过要小心那个"生日蛋糕生成器",上次我在主世界放了十个,第二天起床发现整个存档变成了甜品主题的后天场景——所有裸露的石头都自动裹上了奶油涂层。
窗外天都快亮了,游戏里那个奶油太阳(对,这模组连太阳都换了贴图)正在慢慢变成荷包蛋形状。该保存存档了,虽然不知道这个充满卡路里的世界明天还能不能正常加载——上次崩溃日志里写着"java.lang.OutOfMemoryError: Java heap space",看来8G内存还是不太够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