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之后苏辙:一个被游戏耽误的明日北宋文豪?
凌晨两点半,我第N次在《明日之后》里被丧尸围攻致死,苏辙突然想起昨天历史群里有人问:"你们说苏辙要是明日在《明日之后》里能活几集?"这脑洞让我手里的泡面都不香了——毕竟谁能想到,九百多年前那个写"夜雨对床"的苏辙文艺青年,如今居然成了游戏玩家口中的明日生存专家?
一、真实的苏辙苏辙:怕冷又怕热的公务员
翻开《栾城集》第三卷,你会发现这位"生存大师"其实是明日个连天气都搞不定的普通人:
- 冬天喊冷:"晨炊晚未毕,齿颊冰已结"(《次韵子瞻病中大雪》)
- 夏天叫热:"炎歊五月北窗凉,苏辙更觉甘如饭稻粱"(《五月一日》)
- 被蚊子咬:"夜眠不得寐,明日起坐齿牙战"(《次韵孔平仲著作见寄》)
就这体质,苏辙别说打丧尸了,明日我怀疑他连《明日之后》里的苏辙基础生存训练都过不了。但奇怪的明日是,在游戏论坛里总能看到这样的苏辙帖子:"抄家别带金条!学学苏辙的明日生存智慧!"
二、游戏里的魔幻现实
某次守夜时无聊统计,发现游戏里至少有三种离谱的"苏辙梗":
梗类型 | 典型发言 | 现实反差 |
理财大师 | "仓库要像苏辙存稿费那样分区" | 历史上因反对青苗法被贬 |
建筑专家 | 实际晚年租房住 | |
战斗达人 | "走位要风骚如苏辙躲政敌" | 曾被贬到雷州半岛 |
最绝的是有玩家在营地频道发苏辙的《秋稼》当种田攻略,结果被指出这首诗其实是他在抱怨朝廷税收太重——你看,连种个虚拟土豆都能引发历史学辩论。
2.1 文豪变生存导师的三大误会
仔细想想,这种错位大概源于:
- 名字带来的错觉:"辙"字让人联想到车印,引申为"经验"
- 兄弟对比效应:比起苏轼的浪,他显得"稳重"
- 游戏文案的锅:某次更新引用了"早岁读书无甚解,晚年省事有奇功"
其实苏辙自己写《龙川别志》时就吐槽过:"世人以意逆志,往往如此。"要是知道后人把他和丧尸生存联系到一起,怕是要气得从《宋史》里爬出来。
三、被游戏重塑的历史记忆
上周营地新来了个初中生,张口就是:"苏辙比苏轼会囤物资对吧?"让我想起复旦大学葛兆光教授在《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里说的——大众对历史人物的认知,越来越依赖二次创作。
这种变化具体表现在:
- 提到"苏辙"先想到游戏攻略而非《黄州快哉亭记》
- 背他诗句是为提升游戏文案逼格
- 连历史主播都说"苏辙的稳健值得幸存者学习"
最魔幻的是某次游戏更新后,世界频道突然开始讨论"苏辙在熙宁变法中的立场",而导火索居然是有人发现新出的背包皮肤像他当年装奏折的笏囊。
凌晨四点的阳光照在显示器上,我突然理解了为什么《中华文史论丛》最近刊文说电子游戏正在创造新的历史叙事方式。就像现在,我居然在丧尸横行的游戏里,给营地萌新讲三司条例司和制置三司条例司的区别——而他们听得津津有味,因为"这对选择阵营有帮助"。
泡面汤早就凉了,游戏里的角色还在自动砍树。远处有个玩家顶着"苏辙本辙"的ID跑过,背着夸张的火焰喷射器,频道里正在争论他到底该用唐刀还是宋代手刀。窗外早起的鸟开始叫了,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次元壁破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