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现在越来越多人不玩王者荣耀了?为啥
凌晨两点半,我盯着手机屏幕发呆。都不打王微信群里突然蹦出条消息:"开黑吗?为啥差个打野",手指悬在键盘上犹豫了半天,都不打王最后还是为啥回了句:"你们玩吧,我卸了"。都不打王这已经是为啥今年第三次卸载王者了——每次都是下回来玩两把又觉得没意思。仔细想想,都不打王身边像我这样的为啥人还真不少。
一、都不打王时间都去哪儿了
记得2017年那会儿,为啥宿舍六个人能组队打到凌晨三点。都不打王现在工作群里约游戏,为啥十个人有八个都说"要加班"。都不打王成年人的为啥时间就像被撕碎的纸片,通勤、加班、带娃三座大山压下来,能留给游戏的时间少得可怜。
- 我表弟今年高三,他班主任在家长会直接说:"王者荣耀卸载率越高,985录取率越高"
- 同事老张上个月刚当爹,现在手机里只剩宝宝巴士和识字软件
- 做自媒体的朋友更惨,她说:"刷半小时抖音是找灵感,打半小时王者就是玩物丧志"
这年头连小学生都没法安心打游戏了。楼下补习班的广告牌写得明明白白:"周一钢琴、周二奥数、周三编程...周末全天剑桥英语",孩子们比996还忙。
二、游戏变味儿了
上周陪00后的侄子开黑,他选了新英雄"海月",我整个人都是懵的——这英雄技能描述长得像篇小作文。现在进游戏就跟考试似的:
2016年 | 英雄技能就3个 | 装备就两页 |
2023年 | 被动技能带子技能 | 装备要记主动被动 |
更别说那些战令、星元皮肤、个性按键的花式操作。有回我领了个限时活动的"击败特效",结果在训练营折腾半小时都没搞明白怎么装备——最后发现要先去商城买对应的皮肤,再在定制里搭配,最后对局前还要记得勾选...
三、社交压力山大
大学室友阿凯去年退游时说过段话特别真实:"现在打王者比上班还累,输了要被队友骂,赢了要给大佬点赞,赛季末还要赶段位,玩个游戏跟完成KPI似的"。
现在的游戏环境确实让人心累:
- 单排遇到情侣双排,你打野他对象全程跟着射手
- 逆风局必有人发起投降,水晶没爆就骂"垃圾队友"
- 巅峰赛1800分的玩家,说话比甲方还难伺候
我认识个做游戏策划的朋友,他说现在ELO匹配机制(就是故意给你安排菜鸟队友或大神对手的系统)就是为了提高日活,但玩家体验嘛...反正他们考核指标里没有这一项。
四、新玩意儿太多了
去年春节回家,发现00后的堂妹在玩蛋仔派对,上初中的表弟在原神里锄大地,连我爸都在羊了个羊。有次我问他们怎么不玩王者,得到的回答特别扎心:"王者啊,那是你们老年人的游戏"。
现在娱乐方式太碎片化了:
- 短视频刷着刷着两小时就没了
- Switch上的塞尔达能随时暂停
- 甚至看游戏直播都比自己打轻松
更别说还有剧本杀、飞盘、露营这些线下活动。我健身房的私教说,现在年轻人约局都是"今晚攀岩去不去",两年前还是"晚上开黑吗"。
五、钱包遭不住了
前阵子看到个数据说,王者荣耀2022年皮肤卖了300多个亿。我打开自己账号看了眼,V8标志明晃晃的——这些年不知不觉充了5000多。最离谱的是武则天这个英雄,抽满要2000块,放现实里都够买台二手电动车了。
现在游戏消费越来越夸张:
2016年 | 皮肤均价28块 | 买个赵云白执事觉得血赚 |
2023年 | 传说皮肤178起 | 限定抽奖保底400+ |
朋友公司有个95后小姑娘,月薪6000硬是省出瑶的全皮肤。后来她跟我说:"收到工资短信那刻突然醒了,这些数据哪天服务器一关就没了,还不如给猫买罐头实在"。
六、我们终究是长大了
有天深夜加班结束,看到游戏图标右上角有个小红点。点进去发现是五年前战队成员的生日提醒,列表里最后登录时间清一色的"365天前"。突然想起大四那年,我们战队为了冲省级排名,五个人挤在奶茶店连坐,输一局就集体吃柠檬惩罚。
现在大家都散落在不同城市:
- 队长在深圳当码农,朋友圈全是凌晨的科兴科学园
- 射手回老家考了公务员,最近在晒结婚请柬
- 最浪的辅助居然去当了少儿编程老师
有回群里聊起当年五杀被系统判定外挂封号的事,聊着聊着突然没人说话了。最后不知谁说了句:"现在打开游戏,好友列表比坟场还安静"。
窗外的天开始泛白了,手机弹出低电量提醒。翻到微信里那条"开黑吗"的消息,发现他们后来也没打成——说差个人等太久就散了。床头柜上的Switch积了层薄灰,上次玩还是动森更新2.0的时候。突然觉得不是我们不爱玩游戏了,而是能让我们像孩子那样专注快乐的时光,真的越来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