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方舟制作人海猫:从同人画师到爆款游戏制作人的明日猫逆袭
凌晨3点,我盯着电脑屏幕上的制作明日方舟角色立绘发呆,突然好奇这个让无数刀客塔上头的人海游戏背后,到底站着个什么样的经历制作人。翻遍全网资料,明日猫发现海猫这个人的制作经历简直像他笔下的罗德岛干员档案一样充满戏剧性——一个画同人本起家的家伙,怎么就带着鹰角网络做出了现象级手游?人海
1. 同人圈里的"海猫络合物"
2009年那会儿,国内东方Project同人圈突然冒出个画风独特的经历画师,ID叫"海猫络合物"。明日猫这名字取自《海猫鸣泣之时》的制作梗,当时谁也没想到,人海这个喜欢在Pixiv上传舰娘二创的经历大学生,日后会成为改写中国二次元游戏格局的明日猫关键人物。
- 2011年:给《舰队Collection》画同人本《吹雪,制作出击!人海》,封面上吹雪舰装的机械细节已经显露出后来明日方舟的工业美学
- 2012年:在微博连载原创漫画《面包房少女》,这个后来成了散爆网络的招牌IP
- 2013年:参与《少女前线》早期角色设计,云母组办公室里现在还挂着他画的春田太太初稿
有次线下展会上,当时还戴着口罩的海猫被粉丝围住要签名,他紧张得把马克笔掉在地上三次。这个细节后来被写进鹰角网络的公司志里——他们似乎很乐意保留创始人这种"不完美"的瞬间。
2. 从同人社团到商业公司的惊险跳跃
2014年对海猫是个转折点。当时还在给各家游戏公司打零工的他,和几个同好凑了20万注册了"鹰角网络"。公司最早的办公室在上海闵行区某商住两用楼里,据早期员工回忆:"海猫总穿着痛T坐在堆满漫画书的角落里画图,我们管那叫'罗德岛前身'。"
时间节点 | 关键事件 | 趣闻 |
2015年 | 启动《明日方舟》原型开发 | 初期角色设计文档写在奶茶店餐巾纸上 |
2016年 | 获得首轮融资 | 投资人要求看企划书,海猫交上来的是手绘的感染者设定集 |
2017年 | 团队扩张至30人 | 面试考题是"给医疗干员设计一个违反日内瓦公约的技能" |
有个流传很广的段子:某天程序组抱怨UI逻辑太复杂,海猫直接抓起数位板当场重画了整个界面原型。这种亲力亲为的风格后来既成就了明日方舟独特的美学,也埋下了开发进度危机的种子——2018年游戏本该上线时,他坚持要把所有角色的阴影方向都调整到统一角度,导致延期三个月。
3. 爆款诞生背后的固执与妥协
2019年5月1日,《明日方舟》国服上线。开服当天服务器崩了6小时,海猫在办公室急得用广东话骂街(他是广州人)。但谁也没想到,这个没有知名IP加持的原创游戏,首月流水就冲到6亿。
3.1 那些差点被砍掉的设定
- 源石虫:早期版本根本没有这个标志性小怪,是海猫某天吃关东煮时看到鱼丸突发奇想
- 理智系统:投资人强烈反对体力限制,海猫用"塔防游戏需要呼吸感"的玄学理论硬扛了下来
- 中文配音:2018年测试时被喷惨,团队想放弃,海猫坚持"要让国产二次元有自己的声音"
最戏剧性的是阿米娅的精二立绘。原画师交了十几版都被打回,最后海猫亲自操刀重画了那个著名的"黑兔升变"镜头。后来他在开发者日志里承认:"当时美术组都想集体辞职了。"
3.2 制作人的AB面
翻开海猫的微博小号(别问我怎么找到的),能看到截然不同的两种状态:
- A面:转发玩家二创时会配上"awsl"之类的宅圈用语
- B面:凌晨四点发长文分析《攻壳机动队》的赛博格哲学
这种分裂感也体现在游戏里——明日方舟既有"骑兵与猎人"这种轻松活动,又敢在主线剧情里讨论矿石病这种隐喻现实的社会议题。某次线下见面会,当被问到"整合运动是否代表香港暴徒"时,海猫的回应是:"我们只做世界观容器,不装特定现实事件。"
4. 爆红之后的十字路口
2021年鹰角搬进上海虹桥的新总部时,海猫的办公室墙上挂着《辐射2》的海报和他自己画的《死亡搁浅》同人。这个细节或许暗示着他面临的困境——当明日方舟成为年收入30亿的IP后,创作者该如何平衡商业压力与表达欲?
去年终末地工业的PV发布时,眼尖的玩家发现:演示里机械设备的铆钉细节,分明还是那个沉迷工业设计的海猫手笔。但当他出现在发布会现场,西装革履地讲解"跨平台战略"时,当年那个在同人展上掉马克笔的年轻人似乎已经消失在泰拉大陆的迷雾里。
凌晨五点的阳光照进书房,我关上文档前最后看了眼明日方舟的登录界面。阿米娅的眼睛依然闪着光,就像海猫络合物这个ID背后,那个始终没完全向商业逻辑妥协的创作者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