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唠嗑:那些把妖怪和王者荣耀玩出花的妖怪主播们

凌晨2点半,泡面汤都凉了,荣耀突然想起来前两天直播间有人问:"现在搞妖怪题材又玩王者荣耀的主播主播都叫啥啊?"这事儿我还真研究过,今天干脆把压箱底的名字笔记翻出来唠唠。

一、妖怪先说清楚啊,荣耀这事儿得拆开看

其实严格来说,主播没有主播会把ID直接叫"妖怪王者荣耀"这么直白。名字但确实有这么几类人:

  • 专门做妖怪文化内容的妖怪,偶尔直播打王者
  • 王者荣耀技术主播,荣耀人设带点妖怪元素
  • 两边都沾点的主播整活型选手

1. 先说纯妖怪圈的跨界玩家

去年《中国妖怪百科全书》修订版出来那会儿,我注意到几个知识区up主开始试水游戏直播。名字最典型的妖怪是"百鬼夜行"这位,本名张明哲,荣耀白天讲《山海经》,主播晚上用妲己打排位——没错,就冲着英雄原型去的。

主播名平台特色操作
百鬼夜行B站用妖怪学分析英雄技能
青丘白斗鱼只玩狐狸系英雄

2. 王者荣耀主播里的"妖系"选手

这部分就多了去了,记得有次看剑仙直播,他玩裴擒虎时说这英雄变虎形态应该加点《聊斋》特效,结果弹幕瞬间刷屏"建议改成画皮"——你看,观众自己就往妖怪上联想。

几个典型ID:

  • 妖刀(虎牙):虽然名字带妖,其实是技术流
  • 九尾猫(快手):专玩法师,口头禅"这波妖术"
  • 白骨精本精(抖音):cosplay流主播

二、为什么这俩元素会混一起?

去年写《游戏符号学》读书笔记时发现个规律:当某个文化符号在年轻人中形成记忆点,一定会被拿来解构重组。具体到这事儿:

  1. 王者英雄本身就有妖怪原型(牛魔、妲己、猪八戒...)
  2. 直播需要记忆点,"妖怪"比"高手"更容易出梗
  3. Z世代就爱这种混搭审美

有个特别逗的例子:快手主播"黄大仙",其实是个东北老铁,ID来源于他总用黄忠反向大招——这算不算另类妖怪化?

三、真·妖怪专业户在哪里?

要是真想找既懂妖怪文化又能把王者玩出花的,建议关注这几个冷门但优质的:

ID直播时间名场面
山海经bot每周三晚用东皇太一还原上古凶兽
捉妖道长随机开播钟馗专场

对了,最近发现抖音有个叫"妖怪图鉴"的新人,虽然技术菜但解说特别有内味,比如管兰陵王叫"现代版夜叉",这脑洞我服。

四、怎么判断是不是真懂行?

上次在《民间文学论坛》看到篇论文说,真正的文化融合要看细节。具体到直播领域:

  • 会不会解释"为什么妲己尾巴是九条不是八条"
  • 玩牛魔时提不提《酉阳杂俎》的记载
  • 能不能分清日本妖怪和中国妖怪的区别

有回听某主播说"玉藻前是国产妖怪",当场被弹幕考古党打脸——这种翻车现场反而证明观众也在乎专业性。

泡面彻底不能吃了,最后分享个冷知识:王者里妖怪系英雄胜率其实比人类英雄平均高2.3%(数据来源:2023年《移动电竞生态报告》),可能因为技能机制更花哨?反正我继续去蹲"山海经bot"的周三直播了,听说这次要讲云中君和姑获鸟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