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开包装膜的新机时候,手指头碰到摄像头模组凸起那一下,摄像我就知道事情不简单——这玩意儿比iPhone 13的头体火山口设计还夸张,手指能直接摸到镜头边缘的验对金属圈。不过真机握在手里倒没想象中硌手,新机可能是摄像187g的重量分摊了存在感。

一、头体硬件参数硬碰硬

对比项新机型iPhone13
主摄传感器面积1/1.28英寸1/1.65英寸
光圈范围f/1.6-f/4.0f/1.5固定光圈
防抖技术六轴传感器位移+镜头防抖传感器位移光学防抖
长焦配置潜望式5倍光变3倍光学变焦

站在阳台上试拍对面楼栋的验对空调外机,放大到15倍混合变焦时,新机隔壁老王晾的摄像格子衬衫拉链齿都数得清。这点确实比iPhone13的头体数码变焦强太多,苹果拉到5倍就开始出现油画感了。验对

二、新机暗光环境见真章

  • 晚上八点的摄像巷子口测试:新机的夜景模式触发速度比iPhone快2秒左右,暗部提亮更激进,头体但高光压制反而不如苹果自然。拍路边烧烤摊的霓虹灯牌时,iPhone13还能保留灯管纹理,新机直接过曝成光斑
  • 极弱光手持测试:关掉客厅所有光源,仅靠手机屏幕亮度拍摄钥匙串。新机成片有明显涂抹感,但钥匙齿轮廓尚可辨认;iPhone13的噪点像撒了层盐粒,不过金属反光更真实

三、视频拍摄的华山论剑

打开电影模式那刻,突然理解为什么有人说这是「手机导演的入场券」。新机的焦点切换像抹了润滑油般顺滑,拍家里猫主子从窗台跳下时,焦点从窗帘褶皱转移到猫眼的转换行云流水。不过遇到复杂场景就露怯——有次拍朋友聚会,人脸和酒杯频繁切换导致处理器过热,画面突然卡成PPT。

iPhone13的电影模式虽然只有1080P/30fps,但杜比视界加持下的色彩层次确实能打。拍日落时分的云层流动,苹果能准确还原金色到紫色的渐变过渡,新机则把晚霞处理得过分艳丽,像加了抖音滤镜。

四、这些细节值得说道

  • 新机的微距模式最近对焦距离2cm,拍花蕊绒毛比iPhone13的自动切换更可控。有次拍同事的睫毛膏结块,根根分明的效果惊到整个办公室女生
  • 但遇到逆光场景就头疼。拍朝东的工位时,iPhone13的Smart HDR4把显示器文字和窗外景物都处理得很干净,新机要么窗外过曝成白光,要么显示器内容糊成马赛克
  • 前置摄像头的美颜算法有点用力过猛,拍视频会议时被同事吐槽像戴了人皮面具。相比之下,iPhone13的原生感虽然残酷,但至少不会把法令纹P成反光板

下班路上特意绕道江边拍轮渡夜景,江风把手机吹得冰凉。新机的长曝光车流轨迹明显比iPhone13丝滑,但高光部分的星芒效果还是苹果更接近单反质感。收工前最后试了试人像模式,发梢处的虚化过渡还是能看出算法破绽——总有那么几根头发像被狗啃过似的突然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