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的世的表世界”玩家开始抵制“迷你世界”:一场游戏圈的爱恨情仇

凌晨两点,我刷到一条动态:"今天在服务器踢了三个迷你狗,界下架迷爽"。世界配图是世的表《我的世界》(Minecraft)的草方块,上面用红色羊毛拼了个大大的界下架迷❌。评论区一片叫好,世界偶尔夹杂几句"至于吗"的世的表质疑,很快被淹没。界下架迷这场景太熟悉了——就像当年宿舍里玩DOTA的世界哥们,看到有人打LOL就阴阳怪气地喊"小学生游戏"。世的表

这场战争是界下架迷怎么打起来的?

2015年《迷你世界》刚上线那会儿,贴吧就有人发对比图:

  • 相似的世界草方块纹理
  • 几乎复刻的合成表
  • 连猪的叫声都像是同一个音效库买的

最实锤的是2017年网易代理《我的世界》国服后,直接以侵犯著作权为由把迷你玩公司告了。世的表判决书里写着:"267个核心元素实质性相似",界下架迷最后判赔2100万。世界但玩家间的梁子,早在这之前就结下了。

时间节点事件玩家反应
2015年《迷你世界》上线MC玩家开始制作对比视频
2017年网易起诉迷你玩贴吧出现"见迷你就举报"运动
2022年终审判赔2100万部分MC玩家在游戏中建造"维权纪念碑"

那些年我们见过的魔幻操作

有次我在某MC服务器亲眼见到,新人刚说句"我以前玩迷你的",公屏立刻刷出十几条"踢了踢了"。更夸张的还有:

  • 把迷你玩家ID挂城墙的
  • 开发"反迷你"模组的(功能是自动检测并踢人)
  • 在出生点用红石机关做出"迷你与狗不得入内"滚动字幕的

反过来,《迷你世界》那边也没少搞事。去年还有主播因为直播玩MC,被迷你玩家集体举报到封号。这魔幻现实比游戏本身精彩多了。

为什么仇恨能持续八年?

我采访过几个两边都玩过的00后,总结出三个深层原因:

1. 鄙视链的自我强化

《我的世界》玩家平均年龄确实更大些(根据《2022年中国沙盒游戏报告》),这就形成了天然的优越感。就像玩单机的看不起玩手游的,玩硬核生存的看不起玩创造模式的。

有个16岁MC玩家跟我说:"他们连红石电路都不会摆,就会盖些花里胡哨的城堡"——这话听着耳熟吗?像极了当年魔兽老玩家嘲讽剑三的画面。

2. 身份认同的战争

很多人没意识到,他们捍卫的早已不是游戏,而是自己的选择。承认《迷你世界》有任何优点,就等于否定自己投入MC的几千小时。心理学上叫"承诺升级效应",《决策与判断》这本书里专门讲过。

3. 商业竞争的具象化

网易和迷你玩的官司打了五年,玩家就像参与了一场真人版阵营战。每次庭审结果出来,贴吧就跟过节似的,胜诉方要放烟花(TNT),败诉方就刷"凉了凉了"。

最讽刺的是,《迷你世界》2023年日活居然涨到3000万了(数据来源:迷你玩招股书),比MC国服还高。这感觉就像你看不上的同事突然升职加薪,酸葡萄心理直接拉满。

当我们在抵制时,到底在抵制什么?

去年有个实验挺有意思:某UP主开了个纯净生存服,故意不写规则。结果前100个进服的玩家里,有37个在聊天时主动声明"我从来没玩过迷你"。你看,抵制已经变成某种投名状了。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

  • 用玩什么游戏来评判人品
  • 把商业纠纷转化为玩家对立
  • 把法律已经判定的事当成日常攻击武器

我认识个建筑大神,同时在两个游戏里做故宫复原项目。他说"材质包不同而已,键盘侠喷人的话术倒是两边通用"

这场战争会有赢家吗?

写到这里天都快亮了,突然想起2016年《泰拉瑞亚》和《星界边境》玩家也撕过,现在谁还记得?游戏圈的仇恨就像末地沙,看着堆积如山,其实风一吹就散。

服务器里又有人喊"发现迷你狗",我放下咖啡杯按下F2。截图里,那个被围剿的玩家最后说了句:"可是...两个游戏我都喜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