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秋天,末日小区门口的生存生存超市突然挂出「暂停营业」的牌子时,我就觉得不对劲。小区直到亲眼看见隔壁单元的变局老李被三个皮肤青灰的人扑倒在地,我才真正意识到——这个世界真的末日变了。
活下来的生存生存第一天
那天早上,我像往常一样准备下楼买豆浆油条。小区隔着三楼楼梯间的变局窗户,看见保安亭的末日小刘正抱着个穿睡衣的女人啃脖子。他的生存生存动作很怪,脖子扭成正常人绝对做不到的小区弧度,嘴角淌着黑红色的变局液体。
三个关键决策救了我的末日命:
- 立即返回家中反锁所有门窗
- 用衣柜堵住入户门
- 把浴缸放满自来水
初期物资储备对比
物资类型 | 易获取性 | 可持续性 |
桶装水 | ★★★ | 两周 |
罐头食品 | ★★ | 六个月 |
维生素片 | ★ | 三年 |
移动策略的生死抉择
在顶楼天台窝了十七天后,我决定冒险突围。生存生存楼下的小区便利店玻璃早就碎了,但货架间游荡着五个穿着超市制服的行尸走肉。这时候我发现自己犯了个致命错误——当初光顾着囤食物,却忘了准备趁手的武器。
握着从厨房翻出来的剁骨刀,刀刃在防盗门把手上轻轻磕出「叮」的一声。楼下立刻传来此起彼伏的低吼,像野狗发现猎物时的喉音。
冷兵器实战效果对比
武器 | 攻击距离 | 静音性 | 维护难度 |
消防斧 | 1.2米 | 差 | 需定期磨刃 |
登山镐 | 0.8米 | 优 | 易卡骨 |
自制长矛 | 2米 | 良 | 需更换矛头 |
遇见活人更危险
熬到第三个月,我在城郊加油站遇到五个幸存者。他们开着改装过的皮卡,车斗里堆着成箱的压缩饼干。带头的刀疤脸说要去北边的军事基地,邀请我同行。
但当我在后视镜看见他们悄悄比划割喉的手势时,借口找打火机溜下了车。后来收音机里断续收到的求救信号证实,那个军事基地早被尸潮淹没。
建立安全区的教训
现在我们的据点设在废弃水电站,十二个人轮流值守。上个月新来的医生老陈教会我们用鱼线制作预警装置,王姐用自行车链条改造了捕兽夹。但最让我后怕的是,有次暴雨夜忘记检查过滤装置,差点让整个营地感染寄生虫。
不同水源处理方式对比
水源类型 | 煮沸时间 | 过滤层级 | 风险指数 |
雨水 | 3分钟 | 双层纱布 | ★★ |
河水 | 10分钟 | 活性炭+棉布 | ★★★★ |
游泳池储水 | 5分钟 | 明矾沉淀 | ★★★ |
那些被忽视的生存技能
以前觉得没用的缝纫课现在派上大用场,我用汽车安全带改的护腕能防咬伤。爱钓鱼的老张教会大家用避孕套当防水容器,而总被嘲笑「书呆子」的大学生小林,靠着《野战医疗手册》救活过三个重伤员。
夕阳把铁丝网的影子拉得很长,瞭望塔上的铃铛突然叮当作响。我握紧缠着布条的长矛,看见远处树林惊起一片黑压压的飞鸟。王姐默默给复合弓装上箭矢,老张把自制的燃烧瓶摆上射击口。活着,可能就取决于接下来五分钟的反应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