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广西区图书馆,时光之旅很多南宁人都会想起新民路的广西馆老馆新老馆——那座被榕树环绕的米黄色建筑。不过自从2022年搬迁到五象新区,图书这座知识殿堂已经焕发出全新的时光之旅活力。每天清晨,广西馆老馆新总能看到晨练归来的图书老人、背着书包的时光之旅学生、拎着笔记本电脑的广西馆老馆新上班族,不约而同地走进这座玻璃幕墙构成的图书现代建筑。
从老馆到新馆的时光之旅时光之旅
在老南宁人的记忆里,新民路的广西馆老馆新老馆总是飘着油墨香。1980年代建成的图书老馆,木质阅览桌被磨得发亮,时光之旅旋转楼梯的广西馆老馆新铸铁扶手带着岁月包浆。现在的图书五象新馆占地3.8万平方米,足足比老馆大了五倍。有意思的是,设计师特意在四楼复刻了老馆的拱形窗造型,阳光透过这些新"老窗户"洒在书架上时,仿佛能看到时光在书页间流转。
对比项 | 新民路老馆 | 五象新馆 |
---|---|---|
建筑面积 | 8000㎡ | 38000㎡ |
藏书容量 | 150万册 | 500万册 |
特域 | 古籍修复室 | 东盟文献中心 |
阅览席位 | 800个 | 3000个 |
藏着秘密的镇馆之宝
在五楼的特藏部,保存着明代嘉靖年间的《广西通志》木刻版,轻轻抚摸这些带着虫蛀痕迹的梨木板,能感受到凹凸的刻字痕迹。更让人惊喜的是民国时期的手绘南宁地图,图上标注的"仓西门大街""钟鼓楼"等地名,现在只能从老一辈的故事里听到了。
不只是看书的地方
每个周末,三楼亲子阅览区总是充满欢声笑语。这里不仅有会讲故事的机器人,还有用壮锦图案装饰的阅读城堡。我见过一个小男孩坐在地板上,对着《广西民族服饰图鉴》临摹了整整两个小时,他的母亲在旁边用手机扫描书上的二维码,听着手机里传来的壮语童谣。
- 特色服务TOP3
- 东盟小语种文献代查
- 古籍电子化预约浏览
- 无障碍视听设备租借
懂读者的智能图书馆
在二楼的自助服务区,有位戴老花镜的阿姨正在机器前忙活。只见她放上身份证,按照语音提示点击屏幕,不到三分钟就借走了五本书。旁边的电子墨水屏实时更新着各楼层人数,想要安静读书的读者,可以直奔显示绿色"空闲"标识的六楼单人研习间。
书页间的八桂故事
四楼的广西作家专区总能看到年轻人在做笔记。从陆地《美丽的南方》手稿影印本,到最新出版的《漆器里的北流河》,近千种本土作品组成立体的文化谱系。有次遇见个研究生,他正对照着1958年版的《广西民歌选》和现在的非遗记录本,在本子上密密麻麻地写着对比分析。
特色馆藏 | 数量 | 查阅方式 |
---|---|---|
壮文文献 | 1.2万册 | 3楼民族文献区 |
东盟国家法律文本 | 8000件 | 预约电子版 |
民国期刊 | 2.3万期 | 5楼缩微阅览室 |
傍晚六点的阳光斜斜照进七楼露台,几个学生抱着《东南亚考古》论文集在讨论,远处的五象湖泛着粼粼波光。保洁阿姨推着车子轻手轻脚走过书架,把读者遗落在座位上的书签仔细收进失物招领盒。这座知识的宫殿,正等待着下一个推门而入的求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