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游戏梗撞上现实伦理:我们到底在玩什么梗?弑妻
凌晨三点刷到"弑妻王者荣耀小说"这个关键词时,我的荣耀咖啡杯在半空悬停了五秒。这年头游戏梗已经进化到这种程度了吗?小说作为常年混迹峡谷的老玩家兼文字工作者,我决定把键盘上的弑妻泡面屑擦干净,好好掰扯下这个透着诡异气息的荣耀文化现象。
一、小说这个梗到底从哪冒出来的弑妻
查了三天游戏论坛和小说平台的存档,发现这个梗的荣耀演化路线相当魔幻:
- 2019年:某主播直播时随口吐槽"我媳妇要是再抢我手机,我就学游戏里拿首杀"
- 2020年:贴吧出现《当兰陵王穿越到我家》的小说段子,把游戏技能写成家暴手段
- 2021年:某小说平台突然涌现二十多部标题含"弑妻+英雄名"的弑妻擦边球小说
最离谱的是,这些小说里真有用安琪拉烧烤代指家暴、荣耀拿蔡文姬治疗术比喻PUA的小说桥段。有本叫《峡谷婚姻图鉴》的弑妻作品,硬是荣耀把每个英雄技能都对应成一种家庭暴力手段。
游戏元素 | 小说中的小说扭曲解读 |
兰陵王隐身 | 冷暴力 |
钟馗钩子 | 经济控制 |
东皇太一大招 | 精神禁锢 |
二、当游戏术语变成危险隐喻
我家楼下网吧老板老张说得实在:"这帮小年轻把梗玩脱了。"有次亲眼看见两个初中生吵架,男生居然吼了句"信不信我开狂暴收拾你"——他们可能觉得这是玩笑,但听在成年人耳朵里简直毛骨悚然。
1. 语言暴力是如何被美化的
翻了几十本类似小说,发现作者们都在用三种危险手法:
- 把现实暴力包装成"游戏同人"
- 用技能特效描写替代真实伤害
- 将施暴者塑造成"野王人设"
某本连载小说的主角台词我现在还记得:"这波家暴就像露娜连招,月下无限连根本停不下来。"写手们可能觉得自己很幽默,但根据《青少年网络亚文化报告》,这种表达会让未成年人产生严重的认知混淆。
2. 平台审核的致命漏洞
和做内容审核的朋友喝酒时聊到这事,他苦笑着掏出手机给我看审核后台:"系统根本识别不出'貂蝉开大'在小说里指的是家暴场景,这些词在游戏频道本来都是正常词汇。"更讽刺的是,这类小说常被打上电竞甜宠、游戏同人的标签,算法反而给推得更起劲。
三、为什么我们会觉得不舒服
上周在奶茶店听见两个女生讨论:"新出的那本《弑妻战神》好带感,男主拿五杀的方式是解决五个前妻"。当时我吸珍珠的吸管差点戳穿杯底——我们到底是怎么把恐怖叙事消费成娱乐产品的?
心理学教授李敏在《数字时代的暴力美学》里提到,当暴力被拆解成游戏术语传播时,会产生认知脱敏效应。简单说就是:
- 第一次看到"拿一血"指代杀人:震惊
- 第十次看到"越塔强杀"形容家暴:好笑
- 第一百次看到"五连绝世"比喻连环凶杀:麻木
更可怕的是这种叙事正在反向侵蚀游戏本身。现在游戏里遇到情侣ID,经常能看见有人刷"建议男方用钟无艳锤子"之类的"玩笑",被举报还委屈巴巴说"玩梗而已"。
四、那些被忽略的创作底线
凌晨四点给做游戏编剧的学姐发消息,她秒回:"早想骂这个了!"她参与过《王者荣耀》背景故事创作,说官方其实在角色关系设定上非常克制:"我们写刘备孙尚香吵架都不敢用技能比喻,就怕给玩家错误暗示。"
对比现在某些小说里的操作:
正常游戏叙事 | 越界小说设定 |
吕布貂蝉是阵营对立 | 写成男方用方天画戟实施控制 |
澜追杀蔡文姬是任务冲突 | 改编成病娇爱情故事 |
学姐气得在语音里飙家乡话:"他们把每个英雄都写成潜在杀人狂,以后我们还怎么做文化出海?"
五、当我们在玩梗时到底在玩什么
写到这里天都快亮了,突然想起去年参加游戏展会时,有个cos成瑶的姑娘被观众起哄"快骑到男朋友头上",当场怼回去:"我是辅助不是坐骑!"当时全场鼓掌——这才是健康的游戏文化该有的样子。
或许我们该学学游戏里的举报机制,给那些越界的"梗"也按下消极比赛的警告按钮。毕竟现实不是虚拟战场,没有复活甲可以重来,当某个深夜你听见邻居家传来"你就像我杀的蓝buff"这种"玩笑"时,才会意识到有些界限从一开始就不该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