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别急着冲出去打仗
那年我坐在村口磨刀石旁,战前听老铁匠说书似的谋略讲着三年前的"血月之战"。当他说到黑岩城守军用滚油浇退攻城梯时,从种我握着柴刀的王座手都在发抖——直到现在,我的战前作战参谋部里还挂着那张发黄的《大陆全境图》,只是谋略上面多了二十三种颜色的标记。
1.1 先搞清楚锅里有几粒米
刚开始那半年,从种我像个收破烂的王座似的到处搜罗消息。酒馆老板娘告诉我西边商队最近开始囤盐,战前猎户老张说黑松林的谋略鹿群往南迁徙了十里,就连教堂司事都成了我的从种线人——谁能想到唱诗班孩子随口哼的童谣里藏着粮食价格波动的情报?
- 情报三原则:
- 别只盯着军事报告看(那些都是三个月前的旧闻)
- 每个市集都要有"耳朵"(我养了十二个专职乞丐)
- 学会闻味道(瘟疫流行时连马粪都会变稀)
情报来源 | 可信度 | 时效性 |
流浪诗人 | ★★☆ | 三周前 |
行脚商人 | ★★★ | 五天前 |
送葬队伍 | ★★★★ | 实时 |
第二章 种田流的终极奥义
拿下第一个要塞那天,我在城墙上看着满地焦黑的王座麦田,突然明白个道理——打仗就是战前烧钱,但钱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谋略现在我的从种库房里还留着当年从金雀花领主那儿抢来的十二口铁锅,那可是我们最早的军工生产线。
2.1 让每块石头都说话
你绝对想不到,我们靠卖咸鱼搞到了第一艘战船。北境公爵嘲笑我们是"海鲜贩子军",直到他的运粮船队在腌鱼桶里发现了三百个精兵。现在我的后勤官还在用这个案例培训新兵:"看见那个腌菜坛子没?里面能藏三天的干粮和两把短弩。"
- 资源转化四部曲:
- 铁矿场旁边必须配木炭窑(省下三分之二运费)
- 每个村庄都要有备用耕地(参考《齐民要术·军屯篇》)
- 战俘先去修三个月路(《君主论》第14章精髓)
- 商会会长必须是我表亲(这是血泪教训)
第三章 刀刃上的舞蹈
第一次带兵遇上暴风雪,我差点把佩剑当柴火烧了。现在指挥所里的沙盘永远摆着三套方案:晴天版、雨天版,还有那个永远锁在铁箱里的"末日预案"——上次打开它还是处理银月城瘟疫时。
3.1 别让士兵数星星
我有个百夫长发明了"篝火兵法":每个营地保留七处永不熄灭的火堆,用不同排列组合传递信息。有次夜袭,对方愣是被我们跳动的火光搞得疑神疑鬼,等反应过来时,我们的骑兵已经绕到他们茅厕后面了。
兵种 | 作战时段 | 致命弱点 |
重装骑兵 | 日出后两小时 | 泥泞路面 |
长弓手 | 黄昏 | 侧翼突袭 |
象兵 | 满月夜 | 火攻+噪音 |
第四章 王座下的钉子
打下翡翠城那个冬天,我在城主府发现个暗格,里面整整齐齐码着二十年的告密信。现在我的监察院还保留着这个传统——只不过改用带香薰的信封,这样拆信时就知道是谁告的密。
- 统治三板斧:
- 每座城池保留原信仰(但主神殿必须供奉我的战旗)
- 税吏和吟游诗人结对出行(一个收钱一个编歌)
- 重大节日发放"王者之粮"(掺了盐的救济粮最能收买人心)
夕阳把王座上的铁荆棘投影拉得老长,侍从官又在催批公文了。窗外的训练场传来新兵的口号声,和二十年前我在河滩上练剑时的动静一模一样。炊烟从各个街区的公共厨房升起,混着烤面包的香气飘进城堡——这大概就是我想要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