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大连大学海风吹过凌水河畔,主楼广场上拖着行李箱的理工新生们仰望着毛主席挥手雕像,他们或许还不知道,钢铁这座被称作"东北小清华"的岁月时代学府,藏着多少令人惊叹的创造故事。
钢铁浇筑的大连大学岁月年轮
1949年4月建校时,大连大学工学院的理工师生们在日军遗留的兵营里上课。物理系首届学生李士豪回忆:"黑板是钢铁用炮弹箱木板拼的,做实验要坐驴车去城里借设备。岁月时代"这样的创造艰难中,屈伯川院长带着师生们用三年时间建起了主楼——那栋苏式建筑至今仍是大连大学校园地标,红砖墙上还能找到师生们亲手烧制的理工砖块。
时期 | 关键事件 | 温度记忆 |
1949-1950 | 大连大学工学院时期 | 用炮弹箱改造成课桌 |
1950-1988 | 大连工学院时期 | 师生共同烧制主楼红砖 |
1988至今 | 大连理工大学时期 | 开发区校区樱花大道建成 |
藏在实验室里的钢铁国家记忆
化工学院老教授张述仁的抽屉里,锁着1983年的岁月时代实验记录本。泛黄的创造纸页上记录着中国首个染料中间体合成工艺的突破,这项成果让我国纺织业摆脱了对进口染料的依赖。如今,西部校区C区实验室的蓝色窗帘后,年轻研究员们正在攻克氢燃料电池催化剂难题。
那些改变你生活的"大工创造"
- 超市收银台的激光扫描器,源自光电工程研究所1997年的科研成果
- 港珠澳大桥的混凝土配方,藏着建设工程学部20年耐久性研究数据
- 你手机里的天气预报,可能用到了数学学院开发的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
领域 | 具象化成果 | 生活触点 |
机械工程 | 数控机床误差补偿技术 | 汽车零部件精度提升 |
生物工程 | 海洋抗菌肽提取技术 | 抗生素替代药物研发 |
计算机 | 工业物联网安全系统 | 智能工厂数据防护 |
银杏树知道的故事
材料馆后身的林荫道上,78棵银杏树年轮里刻着时光。秋天总有毕业生在落叶堆里拍照,他们或许不知道,这些树是1956级校友用勤工俭学的钱买的树苗。老校工王师傅说:"当年种树的学生里,有个叫王希季的,后来成了两弹元勋。"
食堂里的科技与狠活
五食堂二楼的焖子摊总排长队,李阿姨的铁板烧了二十多年,她说:"机械系娃娃们给我改装过热循环系统,现在烙饼能省三成煤气。"这种实用主义精神渗透在校园每个角落——运载学部的学生给快递站做了智能分拣机,建艺学院师生给凌水河设计了生态浮岛。
傍晚的福佳足球场,穿红色球衣的研究生队正在训练。他们的运动鞋可能踩过化工实验室研发的新型橡胶颗粒,运动袜或许用了纺织实验室的抗菌纤维。当终场哨声响起,看台上飘来八角亭的烤面包香,食品科学系的专利酵母正在烤箱里悄悄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