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内蒙去年六月初,我背着塞到变形的古沙登山包站在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边缘。手机早就没了信号,地徒风卷着砂砾打在防风镜上哒哒作响。步意向导老张叼着半截烟头冲我咧嘴:“现在后悔还来得及,外惊咱车还没走远呢。内蒙”

一、古沙菜鸟的地徒出征准备

为了这次三天两夜的徒步,我像个松鼠似的步意囤了半个月物资。淘宝购物车塞着二十多种专业装备,外惊直到在户外店被老板娘笑话:“小伙子你这是内蒙要去北极科考啊?”最终我的行囊里:

  • 保命三件套:2升水袋、军工指南针、古沙急救毯
  • 自以为聪明的地徒装备:太阳能充电板、三脚架、步意五包湿纸巾
  • 完全用不上的外惊:折叠烧烤架、便携麻将、三本《国家地理》
物品实际效果是否必要
防沙鞋套进沙量减少70%★★★★★
单反相机全程吃灰
牛肉干救活全队★★★★★

二、与预想完全不同的路线

1. 消失的“成熟路线”

攻略里说的明显车辙,早被去年暴雨冲得七零八落。老张拿着比我爷爷年纪还大的地质图,突然指着西边:“咱得绕道,前面有流沙窝子。”我的运动手表显示,第一天就比计划多走了8公里。

2. 水源争夺战

第二天中午,水袋已经见底。学着纪录片里找水的法子,在干涸河床往下挖了半米,还真渗出带着泥腥味的水。用纱布过滤时,手抖得像个帕金森患者。

预期路线实际路线
每日15公里首日23公里
固定营地三次更换扎营点
稳定水源两次紧急取水

三、那些要命的意外

第三天黎明前最黑的时候,帐篷突然被什么东西扯得摇晃。摸到头灯照出去,两只绿莹莹的眼睛正隔着篷布和我对视。老张抄起工兵铲的动静,比野狼低吼还吓人。

  • 凌晨3点的狼袭(后来确认是沙狐)
  • 沙暴中丢失的睡袋
  • 误食野果引发的腹泻

最惊险的是在月牙湖边,我非要给自热火锅加水,结果烫伤了大腿。老张翻着白眼给我涂獾油:“城里娃娃就是花样多。”

四、藏在黄沙里的惊喜

在废弃烽火台歇脚时,踢到了半截箭簇。老张说这可能是辽代戍边士兵的遗物,我们拿矿泉水小心冲洗,铜绿下隐约可见契丹文字。这可比博物馆隔着玻璃看带劲多了。

最后半日遇见的野马群,让我理解了什么是“自由”。二十多匹枣红色身影从沙丘顶端掠过,马蹄扬起金色尘雾,那画面比《荒野求生》片头还震撼。它们消失在远处时,我背包侧兜的牛肉干包装正在阳光下反光。

回程的越野车上,我抱着沾满沙土的登山包睡得昏天黑地。直到听见收费站电子播报声,才惊觉指甲缝里还藏着浑善达克的沙粒。副驾上的老张突然开口:“秋天来看黄羊产崽不?那才叫壮观。”我望着后视镜里越来越小的沙地轮廓,喉咙突然有点发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