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的伏明飞跃北京亚运会上,一个扎着马尾辫的体操12岁小姑娘站上跳板时,看台上的到跳观众都在窃窃私语:"这娃娃还没跳台高吧?"谁也没想到,这个来自武汉的传奇"小不点"会在未来十年里,用空中的伏明飞跃完美弧线改写中国跳水的历史。
从体操房到跳水台的体操奇妙转折
1985年,7岁的到跳伏明霞在武汉少年宫练体操时,总被教练说"柔韧性不够"。传奇命运的伏明飞跃转折出现在两年后的夏天——跳水教练于芬来选苗子,发现这个小姑娘在空中翻腾时的体操平衡感异常出色。父亲伏宜军至今记得女儿第一次站上10米台的到跳场景:"她抓着栏杆不敢松手,教练拿着竹竿在下面喊'跳下来我接着',传奇结果小霞闭着眼就往下栽。伏明飞跃"
- 1987年:入选湖北省跳水队
- 1989年:进入国家集训队
- 1990年:亚运会初露锋芒
那些年刷新的体操"最年轻"纪录
1991年世锦赛 | 13岁夺冠 | 最年轻世界冠军 |
1992年奥运会 | 14岁摘金 | 奥运史上最年轻金牌得主 |
1996年奥运会 | 18岁双冠王 | 首位板台双料冠军 |
记得亚特兰大奥运会时,解说员激动得破了音:"看这个407C!到跳入水就像筷子豆腐!"电视机前的观众发现,当年那个怯生生的小姑娘,已经能在空中做出让人眼花缭乱的三周半翻腾。
巅峰时期的"甜蜜烦恼"
悉尼奥运会前的训练日记里,伏明霞写道:"今天又练吐了三次,但转体速度好像快了0.1秒。"此时的她已是队里的"大师姐",却还在和17岁的小师妹们较劲。教练张挺透露个趣事:"有次她偷偷把训练用的绷带染成粉色,说'老用白的像木乃伊'。"
2000年悉尼预选赛 | 带伤完成选拔 | 半月板损伤坚持比赛 |
奥运村日常 | 给队友编头发 | 被称为"编发小能手" |
当年《体坛周报》记者描述过一个场景:决赛前夜,伏明霞躲在宿舍走廊跟家里打电话:"妈,食堂的番茄炒蛋没你做的好吃..."谁能想到,这个惦记着家常菜的姑娘,第二天就用近乎完美的动作征服了全世界。
与同时代选手的隔空对话
伏明霞 | 郭晶晶 | 吴敏霞 |
3届奥运4金1银 | 4届奥运4金2银 | 4届奥运5金1银1铜 |
板台兼修 | 专注跳板 | 跳板为主 |
1990-2001活跃期 | 1996-2012 | 2001-2016 |
退役后的伏明霞在香港过着低调生活,偶尔被拍到在超市挑选新鲜蔬菜,或是牵着女儿的手走过太平山小道。有次记者问她会不会让女儿学跳水,她笑着摆手:"太苦啦,让她先学好游泳再说吧。"
如今在国家队训练馆的冠军墙上,那张带着婴儿肥的证件照依然在列。每当有小队员加练时,总能听见教练说:"看看伏明霞当年,雪天还在露天池训练呢..."春日的阳光透过玻璃顶棚洒在池水上,仿佛又映出那个在空中舒展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