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烹饪中使用手机进行重量测量虽然存在一定局限性,手机但可通过以下创新方式实现近似称重。称重以下为分场景解决方案及注意事项:

一、软件饪中手机直接称重(需硬件支持)

1. 3D Touch/压感屏技术(仅限部分iPhone)

  • 适用机型:iPhone 6s/7/8/X/XS等支持3D Touch的何利机型
  • 原理:通过屏幕压力感应微小重量
  • 应用推荐:Gravity
  • 3D Touch Scale
  • 限制:最大承重约400g,误差约±10%,用手仅适合轻量食材(香料、机进咖啡豆)
  • 2. 加速度传感器称重(需特殊容器)

  • 设备要求:手机悬挂在弹性支架上,行烹下方挂载容器
  • 原理:通过物体重量引起的量测量手机加速度变化计算质量
  • 实验级应用:Physicist(需配合DIY装置)
  • 注意:操作复杂,误差率高达20%,手机适合科学实验而非日常烹饪
  • 二、称重间接测量方案(推荐实用方法)

    1. 密度换算工具

  • 步骤:用量杯测量体积 → 输入食材类型 → 自动计算重量
  • 推荐应用:
  • MyKitchenDensity(含3000+食材密度数据库)
  • 谷歌搜索“1杯面粉多少克”可直接获得换算结果
  • 误差控制:粉末类±5%,软件饪中液体类±3%
  • 2. 图像识别估重

  • 技术实现:拍摄食材与参照物(如)的何利对比图
  • 应用案例:FoodAI Scale(Beta版,需联网)
  • 适用场景:识别常见果蔬(苹果、用手土豆等),机进误差约15%
  • 三、行烹外接设备增强方案

    1. 蓝牙电子秤联动

  • 推荐设备:$10以下的MINI蓝牙秤(如Etekcity ZS128
  • 工作流程:食材放秤 → 手机App实时显示数据
  • 优势:精度达±1g,支持单位切换、营养计算
  • 2. 声波共振测量(前沿技术)

  • 原理:敲击容器产生声纹 → 分析共振频率推算质量
  • 研究进展:MIT 2022年实验系统精度达90%,尚未商业化
  • 四、应急替代方案

    1. 日常物品参照法

  • 标准参照:
  • 矿泉水瓶盖 ≈ 5g盐
  • 汤匙(吃饭用)≈ 15ml液体
  • 易拉罐(330ml)≈ 500g面粉
  • 误差范围:±20%,适合调味品粗略计量
  • 2. 杠杆原理DIY

  • 制作方法:
  • 用衣架制作简易天平
  • 手机作为已知重量砝码(iPhone 13=174g)
  • 计算公式:(手机距离支点长度) × 174g = (食材距离支点长度) × 食材重量
  • 五、关键注意事项

    1. 精度对比表

    | 方法 | 适用重量范围 | 误差率 | 成本 |

    |--|--|--|--|

    | 专业厨房秤 | 1g-5kg | <1% | $10+ |

    | 手机压感称重 | ≤400g | 10-15% | $0 |

    | 密度换算 | 不限 | 5-20% | $0 |

    | 图像识别 | 50-1000g | 15-30% | $0 |

    2. 风险提示

  • 直接放置重物可能导致手机屏幕损坏(维修成本>$100)
  • 发酵类烘焙(如面包)要求精度±2%,必须使用专业秤
  • 建议优先采用「蓝牙外接秤+手机App」组合方案,成本低于$15即可实现专业级精度。如临时应急,推荐使用密度换算结合量杯,并优先称量对精度要求较低的食材(如汤类中的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