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古埃尼罗河雾气还未散尽,远处传来鹮鸟拍打翅膀的及尼卷声音。我光脚踩在湿润的罗河河岸淤泥上,看着几个裹着亚麻布的畔生身影正用燧石刀收割纸莎草——这大概就是公元前4000年的埃及清晨。

两条生命之河

河水每年7月开始上涨,活画到11月退去时,古埃会在两岸留下三指厚的及尼卷黑色淤泥。老人们管这叫"哈比神的罗河礼物",我们则忙着用木锄翻开这些天然肥料。畔生东边的活画沙漠像烤焦的面包,西边却藏着瞪羚和野驴,古埃猎人们总在日出前带着投掷棒出发。及尼卷

区域主要资源危险系数
尼罗河谷鱼类、罗河纸莎草、畔生黏土★☆☆☆☆
东部沙漠燧石矿、活画孔雀石★★★☆☆
西部草原野生动物、乳香树★★★★☆

厨房里的新发明

女人正在用玄武岩石磨碾碎大麦粒,去年刚出现的陶罐在火堆上冒着热气。我注意到她们往面团里加了椰枣汁——这个时期的埃及人已经懂得自然发酵技术。地窖里摆着三种容器:

  • 芦苇编织的带盖粮筐
  • 红陶啤酒罐(底部有滤渣孔)
  • 黑顶陶碗(葬礼用品)

从燧石到孔雀石

工具棚里堆着各色石材,老匠人正在用河马骨锤敲打燧石片。他腰间挂着个鳄鱼皮工具袋,里头装着:

  • 贝壳制的刮刀
  • 铜制锥子(来自西奈半岛的稀有品)
  • 砂岩磨石

突然传来孩子的欢呼声,原来在烧制绿松石珠子的窑坑旁,有人不小心把孔雀石碎末掉进了陶坯,烧出了闪着金星的蓝绿色釉面——这意外或许正是后来埃及釉陶技术的起源。

居住进化论

时期建筑材料典型特征
早巴达里文化芦苇+兽皮半地穴式
涅伽达一期泥砖+木梁带仓储隔间
前王朝末期烧制砖+石灰多房间复合结构

星空下的故事会

当昴宿星团出现在东南方天空时,人们会聚集在村口的圣石旁。巫师用赭石在地上画出太阳船的图案,孩子们传看着雕有羚羊角的护身符。有个从贸易站回来的青年说起在迦南见到的铜斧,比我们的石斧要锋利三倍不止。

晚风带来远处鬣狗的嚎叫,女人们把最后几捆亚麻浸入河水。对岸的三角洲方向闪烁着零星火光,据说那些住在沼泽边的人会用鳄鱼牙做项链——等雨季河道好走些,或许该去换些回来。(参考:《尼罗河文明的曙光》《史前埃及社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