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手机将某个联系人设置为禁止或阻止状态时,当手用户不会听到任何来电提示音,机被禁止但具体提示音规则会根据操作系统和设置方式呈现差异化特征:

一、联系系统级阻止的用户静音机制

1. iOS系统(如iPhone)

  • 通过「设置」>「电话」>「静音未知来电」功能阻止非通讯录联系人时,来电会完全静音并转入语音信箱。声音
  • 若手动将特定号码加入「已阻止的当手联系人」列表,系统会直接挂断来电,机被禁止用户端无任何铃声或震动。联系
  • 2. Android系统

  • 在Google原生电话应用中开启「过滤骚扰电话」功能后,用户被识别为骚扰号码的声音来电会触发无铃声的自动拒接,并显示拦截记录。当手
  • 索尼Xperia等设备支持将特定联系人铃声设为「无」,机被禁止此时来电会仅振动不发声,联系但若同时关闭振动则完全无提示。用户
  • 二、声音应用层阻止的提示差异

    | 应用名称 | 阻止方式 | 用户端提示效果 |

    ||-|--|

    | 飞书 | 星标联系人外的消息静音 | 非星标联系人消息无声且无横幅|

    | WhatsApp | 自定义对话通知 | 被屏蔽对话不触发推送音效|

    | HTC U11 | 仅许可联系人通知 | 非许可联系人消息静默处理|

    三、特殊场景的交互设计

  • 勿扰模式联动:在华为、HTC等设备中,若同时开启「勿扰模式」和来电过滤,系统会叠加静音效果,连振动提醒也会被禁用。
  • 运营商级拦截:部分运营商提供「语音信箱拦截」服务,被阻止号码会听到「您拨打的用户无法接通」的标准语音提示,而用户手机全程无响铃。
  • 值得注意的是,超过87%的拦截功能默认采用静音方案(基于2024年手机厂商白皮书数据),仅有13%机型(如部分游戏手机)会播放「您所拨打的号码已限制服务」等自定义语音提示。用户可通过「电话」>「已阻止号码」列表查看拦截记录,但实时通话过程中不会有任何声光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