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胡同口的中国战转老张最近在琢磨换车,看着满大街的车市绿牌新能源车直挠头:"这年头买个车咋跟选手机似的,昨天还流行全面屏,日产今天都改折叠屏了。中国战转"他的车市困惑正是当下中国车市的缩影——在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日产能抓住这波消费升级的日产浪潮吗?
一、日产的中国战转"基本盘"还在吗?
走进任何一家东风日产4S店,销售小王总会指着展厅C位说:"轩逸这车就像家里的车市电饭煲,可能不惊艳,日产但绝对管饱。中国战转"这话不假,车市2022年轩逸以42万台销量卫冕轿车销冠,日产比第二名多卖出整整一个月的中国战转量。但翻开今年乘联会的车市数据,前五个月轩逸同比下滑12%,日产像极了逐渐凉掉的温开水。
- 2023上半年销量TOP5
- 轩逸:19.2万辆(同比-12%)
- 朗逸:17.8万辆
- 秦PLUS DM-i:15.6万辆(同比+89%)
品牌 | 2022市占率 | 新能源占比 | 平均成交价 |
日产 | 5.3% | 8% | 13.8万 |
比亚迪 | 8.9% | 100% | 16.2万 |
大众 | 11.2% | 21% | 15.6万 |
二、电动化赛道的"龟兔赛跑"
广州天河城的体验店里,25岁的程序员小林摸着ARIYA的悬浮中控台感叹:"这设计绝了!"但问到下单时却犹豫了:"宁德时代的电池+90度电,怎么看都比Model Y少50公里续航。"日产的e-POWER技术虽然在J.D.Power混动榜单上拿过奖,但中国消费者更认比亚迪DM-i的"可油可电"。
技术路线对比
- 日产e-POWER:油发电、纯电驱,加油3分钟续航1000km
- 比亚迪DM-i:可插电、能上绿牌,亏电油耗4L/100km
- 理想增程式:大电池+充电桩,市区通勤基本不用油
三、本土化这碗饭怎么端稳?
武汉工厂的老师傅老李有句口头禅:"咱这生产线,德国人来要学三天,日本人来要学三周。"从逍客的座椅海绵硬度到天籁的空调出风口角度,日产确实在东风日产2023技术白皮书里列了178项本土化改进。但隔壁吉利星越L的三联屏,已经把年轻客户的眼球抢走了大半。
配置 | 逍客 | 长安CS55 PLUS |
中控屏 | 9英寸 | 12.3英寸 |
语音控制 | 基础指令 | 方言识别 |
自动驾驶 | L2级 | L2.5级 |
四、4S店的咖啡香不香?
上海浦东的日产智行体验馆里,现磨咖啡的香气盖过了皮革味。店长说这是学新势力的"第三空间"概念,但老客户王阿姨还是念叨:"以前保养送矿泉水,现在改送挂耳包,我这老胃喝不惯啊。"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调研里,日产的售后满意度仍排前三,但蔚来用户的复购率已经冲到47%。
夜幕降临时,广州塔下的充电站亮起星星点点的蓝光,ARIYA的发光车标在车流中若隐若现。隔壁的比亚迪汉车主正在用外放电功能煮火锅,香味飘过来时,不知道日产工程师们会不会想起他们1973年造出的第一台电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