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帮朋友挑二手手机,何检发现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怎么看手机有没有进过水或摔过。测手今天就以我这些年倒腾二手机的手机损伤经验,给大家支几招实用的过水检测方法。
一、浸或水浸检测:手机里的跌落“水故事”
就像衣服沾水会留水渍,进过水的何检手机也藏不住秘密。咱们先从最简单的测手开始:
1. 肉眼可见的蛛丝马迹
- 充电口侦探时间:拿个放大镜仔细看,正常使用只会有点灰尘,手机损伤如果发现绿色锈斑或白色结晶(特别是过水Type-C接口的四角),八成是浸或泡过水
- 卡槽里的猫腻:取SIM卡托时,用白光手电照卡槽内部。跌落如果金属触点发黑或有水垢样残留,何检这手机可能参加过"游泳比赛"
- 耳机孔的测手秘密:棉签伸进去转两圈,拿出来如果棉絮潮湿或有异味要警惕
检测部位 | 正常状态 | 进水特征 |
充电接口 | 轻微磨损 | 绿锈/白霜 |
卡槽内部 | 金属光泽 | 黑斑水垢 |
扬声器孔 | 均匀尘絮 | 结块残留 |
2. 拆机党的手机损伤终极验证
遇到成色特别新的手机更要小心,这时候需要:
- 找维修店拆机看防水贴(苹果在SIM卡槽旁,安卓多在电池附近),遇水变红就没跑了
- 主板上的"水地图":专业师傅会看主板有无发霉的焊点或腐蚀痕迹,就像看树干年轮一样准
二、跌落损伤:手机里的"内伤"
有些摔过的手机外表光鲜,其实已经"五脏移位"。上周见到台iPhone13,外观完美,结果一测...
1. 外观检查四部曲
- 边框的微妙弧度:手机平放在玻璃上,能转说明边框变形
- 屏幕边缘的"月牙弯":手指甲沿屏幕边缘滑动,有刮手感可能是换过屏
- 按键的弹性测试:音量键和电源键按下去应该像按压新气球,松松垮垮的肯定摔过
2. 内在损伤排查
这时候需要拿出玩密室逃脱的劲头:
- 指南针的"方向感":打开指南针APP转两圈,指针卡顿说明陀螺仪可能摔坏了
- 相机的防抖测试:录像时快速移动手机,画面如果像坐过山车般抖动,光学防抖八成废了
- 麦克风的"肺活量":录音时挨个麦克风吹气(iPhone有3个,安卓多在底部和背面),哪个没反应就是摔坏了
检测项目 | 正常表现 | 摔机特征 |
屏幕触控 | 全屏灵敏 | 局部失灵 |
无线充电 | 即放即充 | 反复断连 |
面容识别 | 秒解锁 | 经常失效 |
三、实战检测套餐
给大家总结了个20分钟快速检测流程:
- 外观初检(5分钟):边框、接缝、按键
- 功能实测(10分钟):录音、拍照、充电、陀螺仪
- 软件辅助(5分钟):爱思助手看电池循环,0调出工程模式
记得参考《智能手机维修基础》里的标准检测流程,碰上特别便宜的"靓机"别急着捡漏。上次见台XS Max只要1500,检测发现主板修过三次,防水胶都没贴回去...
最后提醒大家,现在有些商家会用超声波清洗进水机,这时候就要看尾插排线有没有清洗痕迹。检测时带个紫光灯手电筒,照照缝隙处有没有残留的防水胶,原厂胶遇紫光会呈亮蓝色,后打的胶就没这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