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东汉的开乱世的末年开场白
东汉末年就像一锅煮过头的粥,184年那场黄巾起义,乱世直接把朝廷的场国威信搅得稀烂。张角三兄弟带着头裹黄巾的格局农民军,三个月就占了河北、形成河南八州二十八郡,东汉的开吓得汉灵帝连发十二道金牌让各地自组武装。末年这时候的乱世版图还维持着名义上的统一,但地方豪强们已经悄悄攥紧了拳头。场国
黄巾之乱后的格局权力真空
- 188年州牧制度出台,刘焉、形成刘表这些宗室成了首批"地方CEO"
- 洛阳周边出现董卓、东汉的开丁原的末年凉州军和并州军对峙
- 中原地区开始流行"坞堡经济",大地主们关起门来搞自给自足
时间 | 主要势力 | 控制区域 | 人口估算 |
184年 | 东汉朝廷 | 名义全国 | 约5600万 |
190年 | 董卓集团 | 司隶、乱世凉州 | 400万 |
二、十八路诸侯的麻将桌
董卓火烧洛阳那会儿(190年),各地军阀就像春笋似的往外冒。袁绍在渤海郡振臂一呼,结果来赴约的诸侯们个个揣着小心思:
- 曹操带着五千人马在酸枣县啃干粮
- 孙坚从长沙赶来,路上顺手收拾了荆州刺史
- 公孙瓒在幽州和乌桓人打得正欢
191年势力分布 | 代表人物 | 核心区域 | 军队规模 |
北方 | 袁绍 | 冀州 | 5万 |
中原 | 曹操 | 兖州 | 2万 |
三、曹老板的野蛮生长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把汉献帝接到许昌那会儿,手里其实就半个豫州。但人家会算账啊,靠着屯田令硬是把荒了十年的中原种出粮食来了。到200年官渡之战前,老曹已经悄悄吃下:
- 兖州全境(剿灭吕布)
- 豫州大部(收编黄巾军)
- 司隶东部(赶跑张济)
官渡之战后的洗牌
袁绍那十万大军在乌巢被烧成烤串后,河北四州(冀、青、幽、并)就像剥洋葱似的被曹操一层层拿下。不过南边的孙策也没闲着,趁着北方打架,把江东六郡八十一州收进了口袋。
207年格局 | 控制区 | 兵力 | 经济特色 |
曹操 | 北方九州 | 20万 | 屯田制+盐铁专营 |
孙权 | 江东六郡 | 7万 | 水军+海外贸易 |
四、赤壁那把火改变了什么
建安十三年(208年)的冬天特别冷,但长江上的大火把整个中国烧成了三块。周瑜带着三万水军,硬是把曹操的二十万大军堵在了江北。这场仗打完,三家开始各忙各的:
- 刘备终于有了江陵这个像样的据点
- 孙权在合肥方向修起了防御工事
- 曹操转头去收拾西凉的马超
荆州争夺战
这块"天下腹地"就像块五花肉,215年时被三家切成了三份:襄阳以北归曹操,江陵到公安归孙权,零陵、武陵这些山地留给刘备。这种脆弱的平衡维持了五年,直到关羽北伐捅了马蜂窝。
219年关键点 | 曹操 | 孙权 | 刘备 |
地盘 | 九州之地 | 扬州+交州 | 益州+半个荆州 |
人口 | 约300万 | 180万 | 90万 |
五、三家终于坐稳板凳
曹丕称帝那年(220年),三家其实已经暗中划好了线。等到229年孙权在武昌登基,中国地图彻底变成了拼图游戏:
- 曹魏占着中原和北方,手里有七个产马地
- 蜀汉握着四川盆地和汉中,天天琢磨北伐路线
- 东吴靠着长江天险,水军战船多得像江里的鱼
秋风掠过合肥的城头时,守城的张辽大概不会想到,这种你攻我守的日子还要持续六十年。江陵的烽火台依旧每天升起狼烟,但老百姓已经习惯了在三个朝廷之间做买卖——毕竟乱世久了,也就成了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