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代穿衣这件事不简单

咱们现代人穿T恤牛仔裤惯了,生活要是揭秘突然换上古代衣裳,光是衣食医礼系带子就能急出汗。不同朝代服饰差异大得很,住行唐代流行低胸襦裙,古代宋朝就讲究直裰褙子。生活普通老百姓平时穿的揭秘是粗麻短褐,想穿丝绸?衣食医礼得先看看自己是不是士农工商里的「士」。

阶层常见面料颜色限制
皇室织金锦、住行缂丝明黄、古代玄色专用
官员绸缎、生活细麻按品级配颜色
平民粗麻、揭秘葛布禁穿鲜艳颜色

姑娘们注意了,衣食医礼宋代以后裹小脚成风气,住行但穷人家女儿要干活,多是「天足」。想买成衣得去估衣铺,普通人家都是自己纺线织布,《天工开物》里记载的腰机,现在农村还能见到老手艺人用呢。

二、柴米油盐酱醋茶

古代可不是随便下馆子的年代,北宋汴京城里才有像样的酒楼。普通人家主要吃粟米饭配腌菜,猪肉到明清才普及,宋朝文豪苏东坡发明了慢火炖猪肉的法子,这才有了东坡肉。

  • 主食三宝:粟米、菽豆、麦饭
  • 荤腥难得:逢年过节才见肉,平时多吃豆腐
  • 调味寒酸:粗盐、饴糖、土醋,辣椒明朝才传入
阶层日均粮食肉类频率
富贵人家精米2升顿顿有肉
中等农户粗粮1.5升旬日见荤
佃户雇工杂粮1升年节方食

《齐民要术》里记着个妙招:冬天把萝卜埋沙堆里,能存到来年春天。要是穿越到北方,记得多囤大白菜——这可是明清时的「看家菜」。

三、住得讲究接地气

别被古装剧里的雕梁画栋骗了,普通百姓住的是夯土墙茅草顶。北方四合院要防寒,窗户小得像豆腐块;南方天井院讲究四水归堂,梅雨季能接雨水用。

建筑材料三件套

  • 黄泥掺稻草夯墙
  • 杉木做梁柱
  • 芦苇编席当隔断
地区特色缺点
北方火炕取暖半年烧柴费钱
江南木楼通风白蚁蛀梁柱
岭南竹楼防潮台风天心惊

《营造法式》里说盖房要「三材五料」,其实就是就地取材。灶台要砌在东南角,水缸得放在西南方,老人家说这样聚财。

四、出门全靠两条腿

电视剧里动不动就骑马坐轿,实际上驴车才是老百姓的代步工具。官道宽不过三米,下雨就成泥塘,所以有「宁走十里弯,不过一里滩」的老话。

  • 短途靠走:日行30里是常态
  • 长途搭船:大运河就是古代高速
  • 贵重物品:镖局押运比官府靠谱
交通工具速度费用
轿子日行40里200文/天
驴车日行60里80文/天
驿马日行180里官凭免费

记得在包袱里装块打火石,遇上客栈打烊就得露宿荒野。过山路要结伴,遇见剪径强人就把铜钱撒地上——这是《江湖丛谈》里教的保命招。

五、看病得靠运气

古代平均寿命不到40岁,风寒咳嗽都可能要命。药铺里的坐堂大夫算是高级人才,乡下多是走方郎中,针灸拔罐放血三件套。

常见病应对

  • 发热:石膏水浸毛巾敷额
  • 腹泻:石榴皮煮水喝
  • 外伤:三七粉止血最快
疾病土办法见效概率
天花人痘接种法五成活命
疟疾青蒿绞汁三成退烧
霍乱淡盐水续命全看体质

《伤寒杂病论》里的经方现在仍管用,但好药材都在大户人家库房里。穷人生病多靠硬扛,庙里求个符水也是常事。

六、人情往来规矩多

见面作揖要左手压右手,吃饭不能把筷子插碗里,写信开头得写「某某先生台鉴」。这些规矩要是犯了,轻则遭白眼,重则挨板子。

  • 见面礼:文人送折扇,武人赠佩刀
  • 宴席规矩:主位坐北朝南,鱼头要对贵客
  • 书信格式:抬头空格表敬意,朱笔写名是诅咒
场合禁忌正确做法
婚宴不可穿白衣包红封用双数
丧礼忌说「再见」奠仪用单数
科举不吃圆子送糕粽寓意「高中」

《朱子家礼》里说「礼从宜,使从俗」,意思是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在北方不能随便拍人肩膀,在南方别当着渔民面说「翻」字,这些忌讳比律法还管用。

灶台上煨的杂粮粥咕嘟作响,窗棂外传来货郎摇鼓声,这才是真实的古代日常。要是真能穿越,记得多带几盒消炎药,可比带银子实在。咱们下回再说说古代怎么讨生活挣钱的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