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界作世界作业数量到底怎么算?一个老玩家的吐血整理
凌晨2点,我又在电脑前对着《我的数量算世界》建筑作业发愁。这周已经是界作第三次被老师退回作业了,理由永远是数量算"数量不达标"。见鬼,界作那些方块明明数着有2000多个啊!数量算直到昨天和建筑系学长撸串时才突然开窍——原来我们都把作业计量想得太简单了。界作
一、数量算基础计量:别被表面数字骗了
刚开始玩MC那会儿,界作我和室友阿强都以为作业量就是数量算纯数方块。有次交了个空心火柴盒,界作被老师当场拆穿:"你这2000方块里空气占1800吧?数量算"后来才知道,正规计量要算有效建造体积。界作
- 实体方块:1个完整方块=1单位(石头、数量算木头等)
- 非完整方块:楼梯0.5单位,界作栅栏0.25单位
- 特殊元素
建筑类型 | 基础系数 | 示例 |
实心结构 | 1.0 | 金字塔、实心城墙 |
框架结构 | 0.6-0.8 | 现代别墅、塔楼 |
精细建筑 | 1.2-1.5 | 哥特教堂、中式园林 |
1.1 那些年我们踩过的坑
记得有次为了凑数,我在房子底下埋了三大箱圆石。结果老师用WorldEdit直接//count,所有隐藏方块全暴露了。现在想想,教授们见过的作弊手段可能比我们知道的方块种类还多...
二、进阶算法:质量加权计算
建筑系王教授在《虚拟空间建造学》里提过,顶级院校的作业评估包含四个维度:
- 结构复杂度(榫卯结构×1.3,悬臂×1.5)
- 材料多样性(每多5种材料+0.1系数)
- 功能实现(可运行红石机械×2.0)
- 艺术价值(教授主观评分,你懂的)
我们班大神李雷上次交的自动农场,虽然只有800方块,但因为有完整的作物生长系统和村民交易站,最后按2400单位计算。气得我用三组钻石才从他那儿套出计算公式:
最终数量 = 基础方块 × (1 + 红石复杂度×0.5) × 材料系数
2.1 服务器里的潜规则
在参加Architectcraft服务器比赛时,发现他们用更变态的算法——连光照计算都纳入评分。我的海底宫殿因为忘记放海晶灯,直接被砍掉30%的有效面积。裁判的原话是:"没光线的建筑和地牢有什么区别?"
三、实用技巧:如何科学凑作业量
上周交作业前,我发现还差300单位。在参考了Notch早年推文和MIT的《Blockchain in Minecraft》论文后,总结出这些合法凑数方法:
- 用活板门做百叶窗(每个0.25单位)
- 书架+讲台的组合(每组算1.5单位)
- 地毯下放荧光石(按两层计算)
- 藤蔓+杜鹃花丛的自然装饰(系统默认×1.2)
不过要小心那些"反作弊模组"——有次我用了100多个盔甲架充数,结果插件把相同实体ID的都合并计算了,反而比实际少算了200单位。
四、教授们不会告诉你的真相
和毕业的学长喝酒时听说,其实很多老师根本不会细数。他们主要看三个指标:
- F3界面显示的区块加载量
- 建筑在渲染距离外的可见度
- 存档文件大小(每个MB≈5000方块)
去年有哥们做了个取巧设计——用屏障方块搭建隐形结构。结果文件暴涨到35MB,教授以为是什么史诗级建筑,直接给了满分。后来听说那货在隐形部分就塞了20000多个屏障...
凌晨3点半,咖啡已经喝到第四杯。看着屏幕上终于达标的城堡,突然想起第一次玩MC时,Notch说过的那句话:"方块只是载体,重要的是你创造的世界。"可能作业数量从来就不是目的,只是让我们在反复计算中,真正理解每个方块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