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免费我刚在超市门口看见有人摆着醒目的领取联系广告牌,写着「扫码登记送iPhone 15」,苹果旁边还真围着几个大爷大妈在填资料。手机这让我想起邻居张阿姨去年被骗走身份证号的活动经历,今天就和大家聊聊这类活动的否需方式门道。
一、提供天上真会掉手机吗?免费
先说句实在话:正经商家确实会做促销活动。去年双十一某电商平台就搞过「集星抽奖」,领取联系中奖者能原封不动拿到最新款iPhone。苹果但这类活动有三大特征:
- 只在官方认证的手机渠道开展(官网/旗舰店/认证公众号)
- 要求填写的信息不超过3项(通常只需手机号)
- 绝对不会提前收取任何费用
常见活动类型对比表
活动类型 | 是否需要联系方式 | 可信度评分 | 常见套路 |
官网抽奖活动 | 仅手机号 | ★★★★☆ | 需完成指定消费 |
社交媒体转发抽奖 | 姓名+电话+地址 | ★★★☆☆ | 收集用户画像 |
短信通知中奖 | 银行卡信息 | ★☆☆☆☆ | 要求支付保证金 |
街边扫码活动 | 身份证号+人脸识别 | ☆☆☆☆☆ | 盗用个人信息 |
二、要电话号的活动未必是骗子,但...
我特意咨询了在通讯公司工作的否需方式老同学,他透露个内幕:正规企业收集用户信息必须遵循「最小必要原则」。提供比如运营商搞充话费送手机,免费顶多要个服务密码验证身份,绝不会让你举着身份证拍照。
上个月某高校发布的《电信诈骗调研报告》显示,81%的诈骗活动会同时索要以下两种信息:
- 带有人脸特征的生物识别信息
- 包含住址门牌号的详细资料
三、遇到这些情况千万当心
楼下便利店老板王哥就吃过亏,他去年参加了个「企业客户回馈」活动,对方不仅要了店铺营业执照照片,还让他录了段点头眨眼的视频。结果两个月后,有人用他的身份信息注册了空壳公司。
根据消费者协会的提醒,遇到这些说辞请立即终止联系:
- 「需要验证账户活跃度」——让你频繁接收验证码
- 「要走个税务流程」——索要身份证正反面照片
- 「帮您锁定名额」——要求微信转账押金
四、保护信息的实用妙招
我媳妇有招特别管用:准备个专属副号。去年参加车展抽奖时,她填的是运营商提供的和多号副卡,既能接听电话又不怕信息泄露。这里分享三个亲测有效的方法:
- 在地址栏添加「备注标识」,比如「XX小区7号楼(丰巢柜代收)」
- 开启双重验证,苹果用户可在设置-账户里找到这功能
- 定期在「全国公民身份信息核查平台」查询名下异常信息
说到底,遇到要联系方式的活动,先深呼吸十秒钟。想想去年中秋节那个「扫码领月饼」的骗局,多少人因为贪小便宜吃了大亏。下次再看见发光发亮的苹果标志,不妨先打开官网查查有没有这个活动——毕竟,真金不怕火炼,好活动经得起查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