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吴堡的周莹晨曦

1885年初秋的泾阳县城还笼着薄雾,14岁的盐商周莹踮脚站在周家盐行柜台前,手指头蘸着茶水在梨木台面上写写画画。女杰父亲周海潮把算盘珠子拨得噼啪响,商道传突然抓起女儿的周莹手腕:“这字比上个月有长进,就是盐商笔锋还欠火候。”说着从怀里掏出半块松烟墨,女杰墨块上刻着“周记盐运”四个小字。商道传

  • 每日卯时起床临帖
  • 辰时核对盐仓账簿
  • 巳时跟着掌柜学打算盘

街坊都说周家老爷太严苛,周莹可只有周莹知道,盐商父亲半夜常举着油灯来给她掖被角。女杰那年腊月收账回来,商道传周海潮的周莹棉袍结着冰碴,却从怀里掏出包得严实的盐商桂花糕:“泾河对岸王记的,趁热乎。女杰

商道启蒙课

周家后院的老槐树下埋着个陶罐,周莹七岁那年,父亲带着她往罐里扔了第一枚铜钱。“记住咯,做生意就像攒铜板,要听得见钱响,更要看得见人心。”周海潮教女儿辨认各地盐商口音,山西腔的该给足面子,河南客要多备茶水,遇到甘肃来的要记得送块茶砖当添头。

周海潮经营特点周莹创新举措
现银现货交易首创盐票赊销制度
固定盐场供货自建运输马队打通新盐道
按斤两计价推出定制盐罐包装

骤雨突至

光绪二十年的暴雨下得邪乎,渭河水漫进了周家盐仓。周莹记得父亲在齐膝深的水里来回趟,硬是把八百斤盐包扛上二楼。那夜周海潮发了高热,嘴里还念叨:“西院地窖...青石板下...”三天后在炕头握着女儿的手咽了气,掌纹里的盐粒硌得周莹生疼。

债主们踩着雨水上门时,周莹取出父亲临终前说的青石板下的铁匣子。里头除了房契地契,还有张发黄的宣纸,密密麻麻记着二十年来乡亲们赊欠的账目,末尾朱批小楷:“仁义当先”。

父女商道对比

对比项周海潮(1860-1894)周莹(1871-1910)
主要经营地域关中平原陕甘川蒙四省
盐业占比100%65%
伙计管理制度师徒制绩效分红制
赈灾次数3次17次

盐路新生

守孝期满那日,周莹把父亲留下的紫檀算盘拆了重串,将原本的榆木珠子换成黄铜的。叮当作响中,她带着三十匹驮马走向陇东。商队里有个须发皆白的老盐工,总爱念叨:“你爹当年在这条道上,可没少往草料里掺盐巴喂牲口。”

  • 在平凉设立中转货栈
  • 用花椒换藏区盐引
  • 给运盐骆驼钉铁掌

腊月二十三祭灶时,周莹在新建的周记盐仓前焚了张烟熏火燎的账本。那是父亲光绪八年记的坏账,整整二十八户人家,朱砂勾销的笔迹力透纸背。

盐罐里的月光

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的消息传到泾阳时,周莹正在给新烧制的盐罐描花样。青花釉里掺了父亲当年收藏的波斯靛蓝,烧出来的缠枝纹在月光下泛着冷光。她忽然想起那个教她认秤星的雨夜,父亲说:“秤砣压着人心,准星对着天道。”

最后一批运往京城的救灾盐车出发前,周莹往领头骡马的鞍袋里塞了包桂花糕。晨雾里嘚嘚的马蹄声渐远,账房先生看见东家站在城门口,手里摩挲着块带盐渍的青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