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抄袭蛋仔派对”的抄袭广告争议,我们扒了扒这些事实

凌晨2点37分,蛋仔的广我第8次刷到那条被骂上热搜的派对广告——某个不知名手游的推广视频里,粉蓝色场景、抄袭圆滚滚的蛋仔的广角色和“撞飞对手”的玩法,简直和《蛋仔派对》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派对。评论区已经炸了锅:“这都不叫抄袭叫复制粘贴吧?抄袭”“网易法务部该上班了!”

到底发生了什么?蛋仔的广

事情要从2023年12月说起。某款名为《欢乐碰碰球》的派对休闲手游,在抖音投放的抄袭广告突然被大量玩家举报。网友@游戏侦探阿伟录屏对比发现:

  • 场景设计:同样糖果色+软萌云朵的蛋仔的广背景,连障碍物摆放角度都相似
  • 角色动作:滚动、派对跳跃的抄袭物理引擎效果几乎一致
  • 文案套路:“史上最魔性派对游戏”的标语只改了两个字

更离谱的是,广告里某个关卡甚至直接用了《蛋仔派对》UGC地图的蛋仔的广改色版本。我在游戏日报的派对行业群里看到,有开发者私下吐槽:“现在换皮团队连遮羞布都不要了?”

争议广告的关键对比

对比项《蛋仔派对》争议广告
标志性元素蛋黄造型角色+荧光色眼镜蛋白造型角色+同款眼镜(镜框颜色不同)
特色玩法“翻滚淘汰赛”模式“欢乐大乱斗”模式(规则描述雷同)
界面布局右下角冲刺按钮+左上角倒计时按钮位置完全一致,仅图标微调

为什么这类抄袭总能钻空子?

我翻了中国裁判文书网近三年的案例,发现休闲游戏维权有个诡异的悖论:

  • 法律层面:玩法规则不受著作权保护(参考2019年《泡泡堂》案)
  • 执行层面:美术素材微调就能规避大部分侵权认定
  • 时间成本:等官司打完,山寨游戏早就赚够下架了

某位不愿具名的发行商务跟我算过账:“他们广告投三天就能回本,就算被投诉下架,换个马甲继续上。你见过《合成大西瓜》的山寨版吗?光苹果商店就出现过17个版本。”

玩家为什么特别愤怒?

在NGA论坛的投票中,68%的参与者认为“毁掉了原创者的热情”。确实,去年《蛋仔派对》地图编辑器的创作者们,光是靠分成月入过万的就有200多人。但当你的创意被像素级复刻,收益却进了别人口袋——这种憋屈我懂,就像大学时被室友抄作业还拿了更高分。

行业里还有哪些“经典操作”?

根据DataEye发布的《2023休闲游戏营销白皮书》,常见套路包括:

  • 关键词寄生:广告标题直接带“蛋仔”二字,小字标注“类似玩法”
  • 素材混剪:前10秒放《蛋仔》实机画面,后5秒切自家游戏
  • 马甲包战术:同一套代码换5个icon轮流上架应用商店

最绝的是某款叫《蛋仔欢乐岛》的游戏,居然把网易的版号信息P成自己的。要不是被热心网友用PS检测工具扒出修改痕迹,差点就蒙混过关了。

普通玩家能做什么?

凌晨4点,咖啡已经续到第三杯。写到这里突然想起上周采访的玩家维权组织“游戏卫兵”给出的建议:

  • 保存广告录屏和游戏安装包(公证处需要原始证据)
  • 国家版权局官网的“侵权举报”通道提交材料
  • 应用商店记得点“举报”而不是单纯打一星差评

窗外天快亮了,最后分享个冷知识:《蛋仔派对》官方客服告诉我,他们每天处理的侵权投诉中,有三分之一来自10-14岁的玩家——这些孩子会认真写举报信,附上手绘的对比图。或许下一代玩家,会比我们更懂得守护自己喜欢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