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教你画蛋仔派对堆堆袜

凌晨两点半,画蛋我盯着屏幕上的仔派蛋仔角色发呆——这堆堆袜到底该怎么画才能有那种蓬松的奶油感?翻了三十多张参考图后终于摸到门道,现在就把这些熬夜总结的对堆堆袜干货分享给你。

一、画蛋堆堆袜的仔派三大特征

先别急着动笔,得搞明白这玩意儿和普通袜子有什么区别:

  • 层叠感:像刚挤出来的对堆堆袜奶油一样堆在脚踝处,通常有2-3层褶皱
  • 蓬松度:比普通袜子厚1.5倍左右,画蛋边缘要画出被撑开的仔派弧度
  • 动态线:褶皱走向要跟着腿部动作变化,静止时呈波浪形下垂

常见翻车现场

错误类型具体表现
死板褶皱把褶皱画成等距的对堆堆袜锯齿状,像被尺子量过
比例失调袜子厚度超过小腿直径,画蛋变成米其林轮胎

二、仔派分步骤绘制指南

拿我昨晚画的对堆堆袜第五版草稿举例:

1. 基础轮廓搭建

先用椭圆套椭圆的方法:

  • 画个椭圆当脚踝截面
  • 往上偏移1cm再画稍大的椭圆
  • 重复3次形成叠堆效果

注意!最下方的画蛋椭圆要压扁些,模拟布料受重力影响的仔派状态。这时候线条可以潦草点,对堆堆袜反正后面要擦掉的。

2. 褶皱细化技巧

参考《动画师生存手册》里的布料运动原理:

  • 在两层袜子交接处画"M"形曲线
  • 靠近脚踝内侧的褶皱更密集(受挤压)
  • 外侧可以加两三条短线表现拉伸感

画到这一步突然发现忘记留出腿部衔接位置,赶紧用橡皮擦出个缺口——这种小事故在创作过程里太常见了。

3. 材质表现关键

堆堆袜的材质介于毛绒和针织之间:

  • 用断续的短弧线表现毛绒质感
  • 在转折处加些小短线当针织纹理
  • 袜口位置画两道平行线强调收口

三、不同角度的变形处理

凌晨三点实验出的规律:

正面视角

褶皱主要集中在中间,像被压扁的千层蛋糕。记得把左右两边的弧度画对称,但不要完全镜像,稍微错位更自然。

侧面视角

后侧的褶皱要比前侧多30%左右,因为布料会堆积在脚跟处。这时候可以大胆把最下层的袜子画成水滴形。

动态姿势

如果蛋仔在跳跃:

  • 把整体袜筒往上提1/3
  • 所有褶皱方向改为向上扬起
  • 最下层袜子边缘画出被气流吹动的抖动线

画到动态姿势时咖啡洒了半杯,现在键盘上还有股焦糖味。不过意外发现用咖啡渍晕染的效果很适合表现袜子阴影...

四、上色时的隐藏细节

根据官方设定集透露的信息:

  • 高光点在每层袜子的左上方
  • 层与层之间要有5%的色差
  • 在第二层褶皱下加条细阴影线

试着用马克笔叠了三层颜色才发现饱和度太高,赶紧拿面纸压掉些颜料。这种小意外反而让颜色过渡更柔和了。

天快亮了,显示器亮度调得太高眼睛有点酸。最后检查下袜口收边有没有画歪,再补两处漏掉的褶皱线就能保存文件了。画画的乐趣不就在于这种不断试错的过程嘛,下次或许可以试试给堆堆袜加上小铃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