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我的场虚农场》里种菜养鸡的365天
清晨六点,我打开游戏时总习惯把窗户推开条缝,拟农让晨风混着楼下早餐摊的耕生香气飘进来。屏幕里的活记阳光刚好洒在虚拟的麦田上,和我手边冒着热气的场虚搪瓷杯形成奇妙的重叠——这大概就是农场生活的魔力吧。
一、拟农从翻地开始的耕生农耕课
刚开始玩的时候,我连锄头都不会用。活记游戏里那个穿背带裤的场虚老农NPC,总爱蹲在田埂上说:“丫头,拟农土要翻三遍才透气。耕生”后来查《中国农业种植手册》才知道,活记现实中的场虚春耕真的讲究“三犁三耙”。
1. 播种的拟农仪式感
种子袋哗啦啦倒进木斗的声音,比任何ASMR都治愈。耕生有次我突发奇想按老家老人的说法,在月缺时种了胡萝卜,月圆时种了小白菜,结果产量真的差出15%。游戏里的月相系统悄悄还原了《齐民要术》里的农谚。
作物 | 温度 | 常见虫害 |
西红柿 | 20-25℃ | 红蜘蛛 |
水稻 | 25-30℃ | 稻飞虱 |
2. 那些“会说话”的农作物
叶子发黄不一定是缺水——有次我的玉米苗集体打蔫,翻开《植物病理学图解》对照,才发现是缺钾肥。现在我能看着虚拟作物的状态栏,就像老中医把脉:
- 叶片上卷:高温胁迫
- 叶脉发红:磷元素过量
- 开花不结果:授粉不足
二、养殖场的意外收获
游戏里的芦花鸡会跳上草垛看夕阳,这细节让我想起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里的镜头。有次忘记收鸡蛋,第二天发现被黄鼠狼偷走大半——这可比单纯产量下降更让人心疼。
1. 动物们的小情绪
给奶牛听音乐能提高产奶量这个都市传说,在游戏里得到验证:播放民谣时奶量+5%,放摇滚乐反而-3%。更神奇的是羊群会有从众效应,只要头羊开始吃草,其他羊才会跟着进食。
2. 防疫手册的另类解读
经历过禽流感爆发的噩梦后,我现在严格遵循:
- 每周三给鸡舍撒生石灰
- 新买的猪崽先在隔离区观察48小时
- 雨季前给所有动物补充维生素C
三、农场主的24小时
有次为了抢收暴雨前的小麦,我定了个凌晨三点的闹钟。揉着眼睛收割时,突然理解为什么爷爷总说“抢农时比抢钱急”。
时段 | 工作内容 | 现实对应 |
5:00-7:00 | 喂牲畜、收集禽蛋 | 晨间饲喂 |
9:00-11:00 | 病虫害防治 | 植保作业 |
14:00-16:00 | 设备维护 | 农机检修 |
四、田埂上的人际关系
隔壁农场主老王总爱用新鲜草莓换我的有机肥,这种物物交换让我想起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写的差序格局。上周我们十几个玩家自发组织了“农业合作社”,现在正尝试用轮作制提高整体产量。
傍晚的聊天区最热闹。广东的荔枝姑娘刚晒完她的新果园,东北的大哥就在传授大棚保暖秘诀。有天下线前收到条私信:“看你种的红薯垄起得真直,能教教怎么用游戏里的犁地机吗?”
夕阳把虚拟稻草人的影子拉得老长,我捧着杯子靠在椅背上。风里传来楼下小贩收摊的响动,屏幕里的拖拉机还在突突响着。朋友的头像一个个亮起来,对话框里跳出新消息:“今天牧场开放日,要来喂羊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