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三国杀的国杀阴间武将总是不温不火?
凌晨两点半,我盯着电脑屏幕上的阴间三国杀武将列表发呆。张春华、将都界徐盛、没什名气神司马懿这些热门武将的国杀出场率都快把服务器挤爆了,但翻到阴间将那一栏——好家伙,阴间除了老玩家谁还记得这些角色啊?将都
一、阴间将到底是没什名气个啥?
先说清楚概念,阴间将不是国杀官方分类,是阴间玩家对某些特殊武将的戏称。主要指那些:
- 技能机制特别绕——说明书比高考作文还长
- 强度忽高忽低——像坐过山车似的将都
- 画风清奇——要么阴间滤镜拉满,要么像走错片场
比如灵雎这个武将,没什名气技能描述看得我眼睛疼:"焚心"要记伤害来源,国杀"竭缘"要算牌堆剩余...打把游戏跟做高数题似的阴间,谁顶得住啊?将都
二、冷门到连客服都记不住的名字
上周我特意做了个小调查,在三个千人玩家群里发了投票:
武将名 | 认知度 | 使用率 |
界孙权 | 89% | 62% |
神吕布 | 76% | 54% |
阴间将·杜预 | 17% | 3% |
有个老哥的回复特别真实:"杜预?是那个技能要背元素周期表的武将吗?"(其实人家技能和法典有关)
2.1 设计部门的"创意暴走"
翻《三国杀十周年设计手札》会发现,阴间将很多是设计师的"实验田"。比如:
- 测试全新机制时塞进去的"彩蛋"
- 团建时喝大了的脑洞产物
- 为平衡性硬凑出来的缝合怪
结果就是出现了王允这种——连环计要同时操控三个角色的牌,玩着玩着自己先蒙圈了。
三、玩家用脚投票的三大原因
凌晨三点半,泡面都凉了。我盯着对战记录突然想明白几件事:
3.1 学习成本高到离谱
普通武将技能两三行字,阴间将的技能描述堪比论文摘要。界左慈的化身技要记十几条触发条件,打牌五分钟,查说明书半小时。
3.2 实战体验像开盲盒
诸葛恪的傲才技能,理论上能爆发秒人,实际可能整局都在弃牌过。这种不确定性在快节奏对局里就是灾难——队友以为你要carry,结果你在那当透明人。
3.3 美术组集体跑偏
有些阴间将的原画...怎么说呢,张琪瑛那个青面獠牙的造型,第一次见差点把奶茶喷屏幕上。说好的三国美女道士呢?这分明是僵尸片场串戏来的。
四、策划的蜜汁操作
据不可靠消息(主要来自贴吧舅舅党),官方对阴间将的态度也很迷:
- 2018年说要优化老武将,结果改了两个就装死
- 2020年问卷调查里偷偷删除了阴间将选项
- 现在新出的阴间将反而更复杂了(说的就是你许劭)
最骚的是某次更新公告,把毌丘俭的技能重做了,结果玩家发现新版更难用...这波啊,这波是负优化。
五、老玩家的奇怪坚持
不过凌晨四点的论坛里,总能撞见几个为阴间将发电的狠人。他们坚持的理由也很魔幻:
- "用冷门将赢一局能吹三个月"
- "就喜欢看对手读技能时懵逼的表情"
- "收集党强迫症,不用也要买"
有个ID叫"阴间导游"的大佬,专门用潘淑上到了枭雄段位。问他秘诀就回四个字:"唯手熟尔"...行吧,您开心就好。
窗外天都快亮了,游戏里又匹配到个选界于吉的队友。看着他被反贼集火秒杀时,我突然悟了——或许阴间将存在的意义,就是让这个游戏多些意想不到的欢乐(或者血压)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