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十常侍的国杀个人血量到底是多少?熬夜翻资料给你整明白了

凌晨两点半,电脑屏幕的常侍光照得我眼睛发酸。突然想到个问题——三国杀十常侍到底有多少血?分别这问题看着简单,真查起来才发现网上说法乱七八糟的有多。干脆把《三国杀》官方说明书和扩展包资料全翻出来,少血边啃薯片边给你们捋清楚。国杀个人

先说结论:标准版和国战版不一样

十常侍在游戏里出现过两个版本,常侍标准版是分别2012年"军争篇"扩展包里的国战版是有多2018年"势备篇"加的。就像手机系统更新会改参数,少血这俩版本血量设定差得还挺多。国杀个人

标准版十常侍(军争篇)

  • 群体角色:10人共用1个武将牌
  • 初始血量:4勾玉(相当于4血)
  • 特殊机制:每阵亡1个常侍就扣1血

这个设计特别有意思,常侍相当于10个人挤在4滴血里。分别想象成10个太监挤在皇宫走廊上,有多死一个就塌掉一角。少血

存活常侍数量当前血量
10人4血
7人3血
4人2血
1人1血

国战版十常侍(势备篇)

2018年改版后完全重做了,变成双将系统

  • 张让+任意1个常侍组成副将
  • 初始血量:1.5勾玉(显示为2血但实际按1.5计算)
  • 特殊规则:受到伤害时先扣副将的0.5血

这个版本更复杂,玩起来像在走钢丝。我实测过几次,经常因为算错那0.5血被队友骂...

十常侍具体是谁?

虽然游戏里是集体出场,但历史上真有名单。根据《后汉书·宦者列传》记载,东汉灵帝时期的十常侍包括:

  • 张让(首领)
  • 赵忠
  • 夏恽
  • 郭胜
  • 孙璋
  • 毕岚
  • 栗嵩
  • 段珪
  • 高望
  • 张恭

游戏里把蹇硕也算进去了(这哥们其实是西园八校尉之一),可能为了凑整十个人。这种细节考据党最爱抠,打牌时倒不影响实际操作。

为什么血量设计这么怪?

凌晨三点半,薯片吃完了开始思考人生。其实这种反常规设计藏着三个小心机:

  1. 还原历史:十常侍本身是靠人多势众搞事情,单个战斗力弱
  2. 游戏平衡:避免群势力过强(你看黄盖才3血)
  3. 创新玩法:测试玩家对非整数血量的接受度

国战版那个0.5血机制,后来被用在了「晋」势力的武将设计上。就像实验田里长出的新品种,慢慢推广到全游戏。

实战中的血条管理

上周线下赛见过骚操作:有人用十常侍故意送掉6个常侍,卡在3血状态骗对手集火。结果对方算错斩杀线,被翻盘气得摔牌。所以记住这些关键节点:

  • 10→7人时血量降到3
  • 6→4人时降到2
  • 3→1人时降到1

国战版更要命,那个0.5血机制经常让新手误判。有次我剩1血(实际0.5)吃了个【酒杀】,本来该死却活下来了,对面直接怀疑人生。

窗外天都快亮了,文档字数统计停在2873。突然发现泡面汤洒在键盘上,赶紧拿纸巾擦擦。这大概就是桌游考据党的日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