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世界小世界内容介绍:一个普通人的数字自留地

凌晨2点17分,我第3次删掉刚写的内容开头。写自己创造的介绍东西反而最难下笔——就像让你用三句话向邻居介绍你养了五年的猫,最后憋出一句"它...挺黄的世界"。

这个"小世界"到底是内容个啥?

简单说,就是介绍我在互联网上刨出来的一块自留地。2019年冬天因为失眠,世界半夜用Notion搭了个私人知识库,内容后来慢慢演变成现在这个四不像

  • 30%是介绍读书笔记
  • 25%是菜谱实验记录(上周的巧克力炖排骨已永久封存)
  • 20%工作资料
  • 15%电影台词摘抄
  • 剩下10%是各种诡异清单(比如"适合在台风天听的后摇专辑排名")

内容架构:比我的衣柜还乱但自有逻辑

去年试图用杜威十进制分类法整理,坚持到第3天就放弃了。世界现在主要分这几个板块:

1. 知识仓库

这部分最像正经笔记,内容但带着明显的介绍个人烙印。比如《人类简史》的世界读书笔记里,用荧光黄标出的内容都是和食物相关的段落——没错,我对"智人用火烹饪"那章的介绍批注比其它章节多三倍。

分类典型内容更新时间
社科《贫穷的本质》拆解2023.11
心理学认知偏差对照表2024.02
冷知识微波炉发展史2024.04

2. 生活实验室

记录各种不靠谱的生活实验:

  • 连续21天5点起床(第4天就变成"记录熬夜危害")
  • 用不同材质的杯子喝同款咖啡的对比
  • 给绿植放重金属音乐的生长观察

3. 灵感坟场

存放所有半途而废的脑洞

  • 小说开头写了8版的都市奇幻故事
  • 3份不同风格的播客策划案
  • 为流浪猫设计社交APP的线框图

那些奇怪但有用的功能

这个空间最珍贵的可能不是内容本身,而是那些歪打正着的小设计:

· 时间胶囊功能

去年设置的"给2024年自己的10个问题",上个月自动弹出时,发现其中7个问题的答案已经变了。现在定期往里扔些当下纠结的事,等系统随机推送回来——比占卜准多了。

· 跨文档自动关联

有次写"城市孤独感"笔记时,系统自动关联到两年前记的《百年孤独》书摘便利店夜班店员访谈,这种意外组合反而催生了篇不错的随笔。

· 失败博物馆

专门有个标签收集所有搞砸的事情,从烧糊的舒芙蕾到错误的时间投资。有次面试前翻到这个板块,发现当下焦虑的事三个月后都会变成展品,突然就放松了。

更新节奏?不存在的

试过很多笔记达人说的"每日记录",坚持最久那次是9天。现在遵循三不原则

  • 不追求完整度(半句话也存)
  • 不规定形式(手写照片录音混着来)
  • 不检查错别字(把"认知盈余"写成"认知赢余"保留了三年)

最近新增的内容是上周三凌晨的"失眠时数窗外空调外机"统计表,和昨天吃火锅时临时起意整理的"适合涮火锅的冷门食材"清单。朋友说这像是给大脑准备的减压玩具,我觉得挺贴切。

写到这里发现咖啡凉了,去加热的功夫瞥见文档字数统计停在2873——好像该说的都说了,又好像什么都没说清楚。不过这就是我的小世界,一个永远在建中的数字树屋,木板歪歪扭扭但每颗钉子都亲手敲进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