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妄想奇谭》遇上《阴阳师》:一场关于“抄袭”的妄想深夜脑暴

凌晨2点17分,我第N次暂停游戏录屏,奇谭咖啡杯底黏着三小时前就冷透的抄袭残渣。手机屏幕突然亮起,阴阳朋友发来灵魂拷问:“你说《妄想奇谭》这新游,妄想是奇谭不是照着《阴阳师》扒的皮啊?”得,今晚别想睡了。抄袭

一、阴阳肉眼可见的妄想“既视感”清单

揉着太阳穴翻出对比表格,某些相似点确实扎眼:

对比维度《阴阳师》《妄想奇谭》
抽卡动画符咒燃烧→式神现身卷轴展开→精灵浮现
战斗站位5v5棋盘式布局5v5镜像布局
养成系统御魂+技能升级晶石+天赋升级

但当我翻到《2022中国手游机制专利报告》,奇谭发现这种“卡牌+回合制”架构早被二十多款游戏用过。抄袭就像牛肉面馆不会因为都用筷子就被告侵权——除非连碗的阴阳花纹都一模一样。

二、妄想魔鬼藏在美术细节里

真正让我后颈发凉的奇谭是角色设计。凌晨3点26分,抄袭我对着数位板做叠图分析:

  • 雪女vs 霜灵:同样冰蓝色长发+半透明衣袖,但后者多了兽耳装饰
  • 大天狗vs 苍翼使:黑色羽翼的展开角度误差不超过15度

不过参考《游戏美术著作权判定指南》里“30%差异原则”,这些改动勉强算安全线之上。就像把旗袍改成露脐装,法律上可能不算抄袭——但玩家心里自有一杆秤。

2.1 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最要命的是整体氛围。《阴阳师》标志性的“灯笼摇晃式运镜”,在《妄想奇谭》里变成了“烛台摇晃式”,连光晕颗粒感都像同一个引擎渲出来的。这玩意就像香菜,有人觉得是调味灵魂,有人闻到就想报警。

三、数值策划的罗生门

破晓的晨光已经渗进窗帘,我盯着两份泄露的数值表发呆:

  • SSR爆率都是1.2%,但《妄想奇谭》多了个“连续50抽保底”
  • 升级经验曲线前20级几乎重合,后期才分叉

这就像两家奶茶店都用700ml杯子,能说谁抄袭谁吗?《游戏产业白皮书》显示,80%的卡牌游戏前中期数值框架都存在“合理撞车”。

不过有个细节很微妙——《妄想奇谭》的暴击计算公式,连小数点后三位的参数权重都和《阴阳师》2018年某次更新前的版本一致。这种程度的巧合,就像两份毕业论文连错别字都在同一行。

四、玩家社群的撕裂现场

刷着贴吧里三千多条骂战,发现两边都拿着“实锤”互扔:

反抄袭派列出的“证据”:

  • 开场CG里有个镜头构图与《阴阳师》周年庆PV雷同
  • 某张SR卡面背景的樱花飘落轨迹完全一致

反对派则甩出截图:

  • 核心玩法比《阴阳师》早三年的《魔灵召唤》就有雏形
  • 角色动作捕捉用的都是市面通用资源库

这种争论永远没结果,就像在火锅里找最初的那颗花椒。

天彻底亮了,合上电脑前瞥见桌角《游戏设计心理学》里折角的一页:“玩家对‘抄袭’的敏感度,与情感投入成正比。”突然理解为什么有人能为这个吵上三天三夜——毕竟谁愿意承认自己深爱的东西,在别人那里只是个流水线产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