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仔派对创始人朱洁是蛋仔谁?揭秘游戏圈低调的"造梦者"
凌晨三点盯着电脑屏幕,突然想到个事儿——最近总在游戏群里看到有人问:"蛋仔派对到底是派对谁做的?那个朱洁什么来头?"作为在游戏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油条,我放下手里的创始冰美式,决定好好聊聊这位神秘人物。人朱
一、蛋仔朱洁是派对谁?游戏圈的"扫地僧"
第一次听说朱洁这个名字是在2019年的行业闭门会上。当时有个穿着灰色卫衣的创始女生坐在角落,别人高谈阔论时她一直在本子上涂涂画画。人朱后来网易的蛋仔朋友告诉我:"那是我们互娱的创意总监,做休闲游戏很有一套。派对"
翻遍公开资料,创始关于她的人朱信息少得可怜:
- 教育背景:中国美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据说毕业设计是个解谜游戏)
- 从业经历:2012年加入网易,从场景原画师做到创意总监
- 代表作品:《猫和老鼠》手游、蛋仔《蛋仔派对》(这个后面重点说)
有意思的派对是,在《蛋仔派对》爆火前,创始行业媒体几乎找不到她的专访。有次游戏开发者大会茶歇时,我亲眼看见她被几个记者围着,结果她笑着说了句"团队功劳"就溜去调试设备了。
二、从《猫和老鼠》到《蛋仔派对》的进化
记得2020年第一次玩到《猫和老鼠》手游时,就被里面那种独特的"追逃乐趣"吸引。后来才知道,朱洁团队当时做了个大胆决定——把横版格斗改成3D追逐,这个改动差点让项目延期三个月。
项目 | 创新点 | 市场表现 |
猫和老鼠手游 | 3D化经典IP/非对称对抗 | 首月DAU破千万 |
蛋仔派对 | UGC+派对游戏融合 | 2023年日活突破3000万 |
真正让我注意到她的是2021年底。当时元宇宙概念正火,各大厂都在搞VR社交,网易却突然放出个"蛋仔"的测试包。群里有人吐槽:"这不就是低配糖豆人?"但玩过后发现完全不是一回事——
- 角色设计:圆滚滚的蛋仔比糖豆人多了"捏脸"系统
- 物理引擎:故意做得有点笨拙,反而制造了笑点
- 编辑器:玩家能自己搭地图这点太狠了
三、《蛋仔派对》背后的设计哲学
有次在杭州网易食堂偶遇朱洁团队的程序员,他透露了个细节:早期demo里蛋仔其实是方形的,但朱洁坚持要改成圆形。"她说'碰撞时的滚动感才是快乐源泉'"——这话现在想想真是神预言。
1. 刻意设计的"不完美"
玩过的人都知道,蛋仔跑起来总有点不听使唤。这其实是设计团队反复测试的结果:
- 转向延迟控制在0.3秒(既不会太灵敏,又不至于 frustrating)
- 跌落时的惨叫特意加入卡通音效
- 被淘汰的动画要做成"滚着消失"
2. UGC生态的冷启动
2022年游戏刚上线时,地图编辑器根本没人用。团队自己熬夜做了50张恶搞地图,还假装是玩家作品。现在游戏里最火的"躲猫猫"玩法,最初就是个大学生用编辑器魔改出来的。
四、行业内的真实评价
去年GDC有个圆桌论坛,当聊到"中国创新玩法"时,育碧的设计总监突然说了句:"那个蛋仔游戏的编辑器思路,我们刺客信条团队都在研究。"
翻了下内部流传的《2023网易创新项目白皮书》(别问我怎么拿到的),里面提到个数据:
- 蛋仔玩家日均创作地图数:4.2万张
- 00后用户占比:63%
- 女性玩家比例:58%(颠覆了派对游戏男性主导的惯例)
最绝的是春节期间的"蛋仔灯笼工坊"活动。我表妹(初中生)和同学为了做灯笼地图,居然翻出物理课本研究抛物线——朱洁团队怕是没想到游戏还有这功效。
五、那些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
写到这里咖啡都凉了,再说几个行业里才知道的料:
1. 关于角色设计
最早的蛋仔其实是带四肢的,测试时发现玩家总想"打人",干脆去掉手臂只留圆球身体。现在看真是明智之举——没有攻击性才是派对游戏的精髓。
2. 关于那场豪赌
2022年6月,团队把所有资源押在UGC功能上,导致常规赛季内容差点开天窗。据说朱洁在会议室说了句:"要么做成下一个Roblox,要么大家一起失业。"
3. 关于彩蛋
游戏里有个叫"洁洁"的NPC,穿灰色卫衣总在编辑器房间转悠。玩家以为就是个普通引导员,其实那是团队给朱洁埋的化身彩蛋。
凌晨四点半,窗外开始有鸟叫了。最后说个温暖的小细节:去年游戏周年庆时,团队收到个玩家制作的实体蛋仔雕塑,朱洁把它放在办公区入口,旁边贴了张便签:"别忘了我们为什么开始做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