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酪蛋仔派对:一个突然爆红的奶酪网络热梗到底有什么魔力?

凌晨两点刷抖音的时候,突然被满屏黄澄澄的蛋仔"奶酪蛋仔"糊了一脸。我揉着发酸的派对眼睛心想,这玩意儿怎么突然就火成这样了?网络连我家楼下卖煎饼的大爷都在三轮车上贴了个"奶酪蛋仔同款"的招牌。

这个梗到底从哪冒出来的热梗?

说实话我查了三天资料才发现,最早的奶酪版本居然是个美食博主@厨房小确幸去年11月的视频。当时她随手拍了段制作奶酪夹心鸡蛋仔的蛋仔过程,配了句"今日份的派对奶酪蛋仔派对开始啦",点赞刚过万就沉了。网络

转折点在春节前后,热梗几个大学生在宿舍用电煮锅复刻这个食谱,奶酪把翻车现场剪成了鬼畜视频:

  • 蛋仔糊炸得到处都是蛋仔
  • 奶酪拉丝拉出了两米长
  • 最后成品像块蜂窝煤

这条带着#奶酪蛋仔派对#tag的视频突然爆了,播放量三天破800万。派对我翻评论区的网络时候看到最神的回复是:"建议改名奶酪蛋仔事故现场"。

为什么大家突然集体上头?热梗

在五个不同平台蹲了半个月,我总算摸清了这个梗的传播逻辑:

魔性BGM那段"叮叮当当"的罐头音效被二创了287个版本
解压感看奶酪拉丝的视频确实莫名舒爽
低成本参与平底锅就能做,学生党也能玩

最绝的是上个月,有个广州妹子把做失败的蛋仔做成了手机壳,现在闲鱼上瑕疵款反而卖得最贵。这届网友的审美我真是越来越看不懂了。

方言二创才是灵魂

真正让这个梗出圈的,是各地方言版的模仿视频。我统计了下传播最猛的几个版本:

  • 东北话:"整这老些奶酪可劲儿造"
  • 四川话:"奶酪巴适得板"
  • 广东话:"芝士蛋仔好鬼正"

天津一个早点摊主老李跟我说,他往煎饼果子里加奶酪的创意就是从这些视频来的,"现在每天得多准备三斤马苏里拉"。

商家们的疯狂内卷

自从#奶酪蛋仔派对#的tag突破10亿播放,整个小吃街的画风都不对了:

卖章鱼小丸子的改行奶酪章鱼仔,奶茶店推出蛋仔波波茶,最离谱的是我家楼下网吧,现在开机画面都是"电竞蛋仔派对"。

上周路过商业街,看见七个不同品牌的蛋仔车排成一排,有个小哥举着"全网最拉丝"的灯牌现场battle。我买了三份对比测试,结果发现:

  1. 芝士含量越高越容易凉了变硬
  2. 加炼乳的版本容易腻
  3. 撒海苔碎的意外好吃

搞直播的@小吃测评王阿伟跟我说,现在拍蛋仔视频必须带翻车环节才有流量,"上次正经做了个教程,播放量还没我烤糊的那期零头多"。

这个梗还能火多久?

在网红小吃更新换代比手机还快的今天,我特意请教了做传播学的朋友。他翻着数据说,从搜索指数来看,这个梗正处在抛物线顶端,但有两个变数:

  • 夏季高温会影响街头小吃销量
  • 暑假学生党有更多时间创作新玩法

昨天半夜饿醒,发现常去的夜市居然有家24小时蛋仔铺。老板顶着黑眼圈跟我说,最近凌晨三点的单子比晚饭时段还多,"都是刷视频刷饿的年轻人"。

回家路上看到环卫工人在清理黏在地上的奶酪,突然觉得这个热梗就像那些融化的芝士——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冷却凝固,但此刻还在散发着诱人的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