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陪朋友逛西单大悦城,西单原本只是大悦的电读体想去苹果店贴个膜,结果被展示区的城苹设备勾了魂——现在我的书桌上躺着新入手的iPad Pro和iPhone 15 Pro Max。作为纸质书死忠粉,果产这次想试试传说中的品购电子书体验到底能不能打。
三件套里的买后阅读众生相
苹果店员小哥听说我要用来看书,直接搬出三台设备放桌上:「您坐着慢慢试」。书阅冷气充足的西单店里,我捧着这些金属玻璃块,大悦的电读体突然想起小时候在图书大厦蹭书看的城苹下午。
设备 | 手持姿势 | 眼睛舒适度 | 地铁实战 |
iPad Pro 12.9 | 必须双手/支架 | 像看A4打印稿 | 占半个背包 |
iPad mini 6 | 单手握持刚好 | 字体边缘发虚 | 大衣口袋失踪 |
iPhone 15 Pro Max | 拇指翻页神器 | 盯半小时眼酸 | 挤地铁时最稳 |
那些意想不到的果产阅读时刻
现在每天通勤包里必带iPad mini,有次下雨被困在金融街的品购星巴克,居然用它完整啃完了《百年孤独》最难懂的买后章节。液态视网膜屏幕确实顶,书阅窗外的西单雨帘和屏幕里的马孔多小镇竟然毫无违和感。
- 咖啡渍危机:纸质书怕水,电子设备其实更娇气
- 深夜模式:开夜车看东野圭吾比台灯更隐蔽
- 划线恐惧症:长按选词时总担心把屏幕按碎
电子书平台生存指南
App Store里翻遍阅读类APP,发现个有趣现象:
平台 | 优势 | 致命伤 |
Apple Books | 字体渲染绝 | 中文书库穷 |
微信读书 | 社交裂变王 | 广告弹窗烦 |
Kindle APP | 排版专业户 | 购买流程蠢 |
最后在店员建议下装了图书盲盒小程序,每天随机推本书,倒是治好了我的选书困难症。现在iPad书架堆着87本书,抵得上半个床头柜的存量。
那些纸质书给不了的快乐
上周读《三体》时突发奇想,开着翻译软件对照英文版看,分屏功能让两个宇宙在眼前碰撞。这种随时调取工具书的爽感,确实让人上头。
- 查生词不用起身找词典
- 划线笔记自动生成思维导图
- 看到金句秒分享读书会群
电子墨水屏的降维打击
本来觉得苹果全家桶够用了,直到在五楼数码店看到文石阅读器。站在自动扶梯上纠结了三个来回——
对比项 | iPad mini 6 | 文石Tab10C |
阳光下可视度 | 需要开最高亮度 | 仿若纸质印刷 |
PDF阅读 | 缩放流畅 | 批注专业 |
漫画表现 | 色彩盛宴 | 怀旧报纸风 |
现在包里是iPad mini和文石双持,通勤看小说用墨水屏,周末宅家啃专业书就派iPad上场。有回在电梯里同时掏出来,隔壁阿姨眼神像在看军火商。
那些欲罢不能的阅读姿势
最近开发了个新技能:用MacBook Air的接力功能,在电脑上续读手机看到一半的《人类简史》。厨房煮泡面时支架上的iPhone会自动亮屏,仿佛在说:「接着看啊,面还没熟」。
上周带着设备去玉渊潭看樱花,发现个残酷真相:阳光下iPhone屏幕反光得像镜子,iPad Pro成了拍摄道具,倒是文石阅读器真能淡定看书——如果不怕被路人当成在用Kindle的话。
西单大悦城七层的玻璃穹顶洒下阳光时,我常想起那个决定买iPad的下午。如今这些金属方块早已融入生活,就像当年书包里总躺着的新华字典。只是现在查完生词,顺手就能把解释发微博,这大概就是时代的眼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