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少蛋仔派对:一场关于资本、少蛋流量与年轻人的仔派荒诞实验
凌晨两点半,我蹲在便利店门口啃关东煮,少蛋手机突然被"VC少蛋仔派对"的仔派推送刷屏——某知名VC机构包下整个夜店,邀请上百位创业者穿着充气恐龙服蹦迪,少蛋据说现场还发了3000颗无菌蛋当伴手礼。仔派
"这年头投资人为了抢项目都开始搞行为艺术了?少蛋"我把最后一块萝卜塞进嘴里,突然意识到自己可能正在见证某种奇特的仔派行业拐点。
当资本开始玩变装游戏
查了资料才发现,少蛋这场派对其实早有预兆。仔派根据清科研究中心数据,少蛋2023年Q1早期项目融资成功率跌至8.7%,仔派创五年新低。少蛋某FA朋友在酒局上吐槽:"现在投资人看BP的仔派速度比刷短视频还快,创始人得会胸口碎大石才能拿TS。少蛋"
于是出现了这些魔幻场景:
- 某消费基金要求创始人带着产品来夜店路演,说"能喝倒投资总监的直接给term sheet"
- 硬科技赛道改在密室逃脱里聊项目,声称"解不开谜题的团队没资格拿钱"
- 最绝的是有家机构在招聘要求里写"王者荣耀段位≥永恒钻石"
我翻到活动主办方合伙人朋友圈,最新动态是张满地恐龙服和碎蛋壳的合影,配文"投后服务新形式get√"。底下某被投企业CEO留言:"下次能发点能孵化的蛋吗?"
无菌蛋背后的流量焦虑
仔细研究那份伴手礼清单,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
物品 | 隐藏信息 |
无菌蛋(印有LOGO) | 孵化期项目暗示 |
定制开瓶器 | "开"发新赛道 |
解酒药套装 | 资本寒冬御寒物资 |
在《失控的资本》那本书里提到过,当机构间竞争白热化,品牌露出会逐渐行为艺术化。就像去年某家搞的"地铁车厢路演",本质上都是用荒诞对抗内卷。
认识的活动公司小哥透露,现在办一场投资人见面会的平均预算比三年前涨了470%,"去年最狠的甲方要求把BP印在无人机上绕陆家嘴飞"。
年轻人真的吃这套吗?
采访了三位现场参与者:
- 95后AI创业者:"恐龙服太闷,我中途把头套摘了,结果被六个投资人追着扫码"
- 某硬件公司CMO:"无菌蛋放办公室两周臭了,现在团队管它叫'估值检测仪'"
- FA实习生:"帮老板收了87张名片,有张背面用口红写着'周一约咖啡'"
有趣的是,根据现场流出的签到数据,90后参与者占比78%,但最终达成初步投资意向的反而是那几个躲在角落聊技术的70后。这让我想起张颖上次在内部信写的:"热闹是年轻人的,赚钱是老家伙的"。
凌晨四点,便利店店员开始拖地。我翻着活动照片里那些扭曲的恐龙笑脸,突然理解为什么有人要在BP里写"擅长组织奇葩团建"——当所有人都穿着充气服,荒诞本身就成了最安全的保护色。
收银台旁边贴着张传单,下个月还有场"VC枕头大战",要求参与者自带商业计划书当"弹药"。我把最后一口汤喝完,纸杯上印着的slogan在霓虹灯下特别晃眼:"让投资变得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