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会憎恶第五人格?憎恶这游戏到底踩了哪些雷点
凌晨三点,我又在贴吧刷到有人骂《第五人格》的第人帖子。说真的憎恶,这游戏从2018年火到现在,第人讨厌它的憎恶人从来没少过。作为玩过2000+小时的第人老咸鱼,今天就想掰开揉碎聊聊,憎恶那些咬牙切齿的第人"憎恶"到底从哪来的——当然,我会尽量保持客观,憎恶毕竟游戏就像螺蛳粉,第人爱的憎恶人爱死,恨的第人人恨死。
一、憎恶新手期的第人恐怖谷效应
很多人的反感是从新手教程开始的。这游戏的憎恶教学关做得确实诡异:
- 阴间画风劝退:蒂姆·伯顿式的扭曲人偶建模,配上突然响起的弦乐,我表妹第一次玩直接吓到扔手机
- 反人类的操作逻辑:左手摇杆控制移动,右手要同时兼顾视角转向/翻窗/拆椅三个动作,比王者荣耀复杂两倍
- 新手匹配机制bug:系统经常把20级萌油和100级屠夫塞进同一局,导致很多人开局三连跪就卸载
网易2021年的用户调研显示,约17%的流失发生在1-3级阶段,这个数字在非对称竞技游戏中高得反常。
二、角色平衡的永恒战争
说到平衡性,这游戏的玩家能吵上三天三夜。随便举几个经典案例:
版本 | 超模角色 | 玩家戏称 |
2018公测 | 红蝶 | 闪现追魂刀 |
2020IVL赛季 | 雕刻家 | 佛龛推土机 |
2023周年庆 | 歌剧演员 | 墙外闪现怪 |
每次新角色上线,贴吧必定爆发屠榜大战。最夸张的是2022年"博士"刚出时,人类胜率暴跌到29%,论坛里全是退游小作文。
2.1 氪金系统的微妙界限
虽然官方坚称"付费不影响强度",但《第五人格》的皮肤系统总在试探底线:
- 限定金皮自带10%移速加成(后来改成仅视觉特效)
- 氪佬专属的"窥镜"能提前解锁新角色
- 2020年"今夜不再"皮肤因为过于华丽,在暗处确实更难被发现
这种若即若离的Pay to Win嫌疑,让很多竞技玩家如鲠在喉。
三、令人窒息的社交压力
我认识个程序员朋友,他卸载游戏的原因特别真实:"每天上线像上班"。这游戏的社交设计简直是焦虑制造机:
战队系统要求每周至少组队15局,否则扣贡献值;排位赛的段位保护机制,逼着你必须连赢三把才能保星;最绝的是"归宿排行榜",搞得像虚拟房产争霸战,我见过氪金买家具冲榜的魔幻现实。
3.1 举报系统的玄学判定
当你在游戏里遇到这些情况:
- 秒倒的队友故意放血
- 屠夫卡BUG无限震慑
- 公屏刷屏的广告哥
点举报后收到"已处理"反馈的概率,大概和你中彩票差不多。去年有个主播测试连续举报脚本挂机,结果第27次才成功,视频现在还挂在B站。
四、那些积怨已深的陈年旧账
有些仇恨是日积月累的。比如2019年的"策划面对面"活动,官方承诺优化服务器延迟,结果三年过去,我玩监管者还是经常闪现撞墙。再比如2021年外服先上线中国风地图"唐人街",国服却拖了半年才更新,这种操作真的很难理解。
更别说那些祖传BUG:
- 地下室卡视角穿模
- 联合狩猎模式突然掉线
- PC端和手机端数据不互通
这些问题在TapTap的差评区高频出现,但修复速度永远赶不上出新皮肤的速度。
五、玩家群体的自我分化
最后说个有意思的现象:讨厌第五人格最狠的,往往是曾经的死忠粉。就像分手后的情侣,爱得越深恨得越切。我加过个2000人的退游群,里面天天有人发"看看网易今天又作什么妖"。
这种分裂在二创圈尤其明显。去年LOFTER上有画师因为给监管者CP向创作,被极端玩家网暴到删号。更早的"IVL职业联赛押注事件",直接导致部分竞技粉和娱乐粉割席。
凌晨四点半,窗外开始有鸟叫了。写到这里突然想起游戏里邮差的台词:"恨意比爱意更长久"——可能这就是为什么,那些骂第五人格的帖子总能获得超高互动吧。毕竟真正无感的玩家,早就默默卸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