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3日上午10点,抗疫武汉金银潭医院ICU病房里,线医28岁的坚守护士小林刚给父亲发完生日祝福,转头就看见科室群跳出一条通知:"所有人员立即返岗"。温情她把手机塞回口袋时,抗疫摸到了还没来得及送出去的线医生日蛋糕券。

防护服成了第二层皮肤

在汉口医院,坚守呼吸科主任老张连续72小时没摘过N95口罩。温情有次半夜查房时,抗疫他突然蹲在地上干呕——口罩边缘早已被胃酸染成了淡黄色。线医"当时就想啊,坚守这要是温情我家阳台上晒的腊肉该多好闻。"后来他在科室微信群里这样打趣。抗疫

时期日均接诊量防护装备更换频率医护人员睡眠时间
2019年12月80-100人次每4小时6-7小时
2020年2月300+人次24小时不更换碎片化累计<3小时

方舱里的线医临时课堂

武昌方舱医院B区3床的李医生,防护服背后除了名字还写着"数学作业辅导"。坚守他负责的初中生患者小吴说:"李叔叔比我们数学老师讲得还清楚,就是老把防护面屏上的雾气当黑板擦。"

  • 用医疗废弃物袋改装的"防护书包"
  • CT室临时搭建的"网课直播间"
  • 咽拭子采样管拼接的"生日蜡烛"

车轮上的急诊科

上海瑞金医院的王护士长把私家车后座改成了移动药箱。最忙的时候,她每天要跑7个小区送慢性病药物,方向盘上贴着的便利签写着:"李阿姨-胰岛素(冷藏)、张爷爷-华法林(餐后)"。

服务类型2020年3月
线上问诊日均3000+次
药品配送单日最高127公里
家庭护理每周40户次

实验室里的不眠夜

疾控中心病毒所的灯光在2020年春节就没熄灭过。研究员小赵的实验记录本上,除了密密麻麻的数据,还画着几十个不同形状的咖啡杯——每个杯沿都缺了个小口,那是被防护口罩带子磨破的痕迹。

窗外的梧桐树从光秃秃的枝丫到抽出新芽,检验科走廊里的标本转运箱摞得比人还高。试剂盒研发组的周博士在朋友圈写道:"终于做出能看清条带的显色剂了,这颜色比姑娘们的口红还漂亮。"

社区诊所的"守门人"

杭州朝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预检台放着三件套:额温枪、健康码扫码牌,还有一罐快见底的润喉糖。全科医生老许的听诊器总焐在贴身口袋里,"这样贴到患者胸口时不会冰着人",他说话时眼镜片上还凝着水雾。

  • 日均步行2万步的"健康排查"
  • 自创七国语言版流调问卷
  • 用快递箱改造的临时隔离间

傍晚的医院走廊,刚下手术台的麻醉师靠着墙根啃冷掉的饭团。窗外飘来不知谁家炒菜的香气,混合着消毒水味道,在夕阳里织成一张细密的网。急诊科护士站的呼叫铃又响了,橡胶鞋底与地胶摩擦的声响由远及近,像永不停歇的海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