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翻词典突然好奇:明日方舟到底算不算成语?明日

凌晨两点十七分,盯着游戏图标突然走神——这破手机电量怎么掉得比我的成语发际线还快?咳,跑题了。明日说回正事,成语今天打剿灭时队友突然蹦出句"你这操作真是明日明日方舟",当场给我整不会了。成语这玩意儿...该不会真是明日成语吧?

一、成语鉴定三件套

摸出枕头底下《现代汉语词典》的成语时候,压碎半包辣条。明日不管了,成语先按老教授教的明日三步法来:

  • 历史底蕴:得有个百八十年历史吧
  • 固定结构:四个字是标配,但也不是成语绝对
  • 引申含义:字面意思之外得有点人生哲理

拿"守株待兔"对比着看:人家是战国时期韩非子写的寓言,两千多岁高龄,明日四个字还带着"妄想不劳而获"的成语深刻教育意义。再看"明日方舟"...

对比项守株待兔明日方舟
最早出现约公元前280年2017年鹰角网络
字数4字4字
引申义讽刺消极等待特指某款塔防游戏

二、明日那些年我们误会的新"成语"

泡面的时候突然想到,这种误会也不是头一回了。去年表弟非说"洪荒之力"是成语,气得语文老师差点提前退休。随手列几个常被误会的:

  • 蓝瘦香菇:2016年广西小哥的方言梗
  • 细思极恐:虽然2013年就火了,但《辞海》里查无此词
  • 社死现场:连输入法都认了,词典还没认

发现没?这些网络热词和真正成语之间,差的不只是时间,更是那种经过文化沉淀的厚重感。就像我姥姥腌的酸菜,没满三个月那能叫东北酸菜吗?

2.1 成语界的准入门槛

查资料查到眼花的发现,《中国成语大辞典》收录标准其实挺严:

  • 得有两个以上权威典籍使用记录
  • 不能是专有名词(比如"刻舟求剑"行,"泰拉大陆"不行)
  • 必须完成从具体到抽象的语义飞跃

这么看,"明日方舟"现在顶多算个游戏行业术语。哪天要是大家用"你这也太明日方舟了"来形容拖延症(明日复明日的方舟),那倒可能另说...

三、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疑问?

凌晨三点半,窗外野猫打架的声音突然提醒了我——现在年轻人接触成语的途径早变了。想想我们怎么学"望梅止渴"的?语文课本。现在小孩呢?可能先是《王者荣耀》里曹操台词,然后才去查的典故。

这种文化传播路径的倒置特别有意思:

传统路径当代路径
典籍→课堂→生活游戏/动漫→网络→查证
历时性沉淀共时性爆发

所以真不能怪00后分不清成语和热词,人家在原神里学"海晏河清"的时候,我们还在背"ABCDEFG"呢。

四、较真起来到底怎么判断

冰箱里最后听可乐快见底了,趁着清醒赶紧写结论。要是下次再遇到这种争论,可以这么怼回去:

  • 商务印书馆的《新华成语大词典》
  • 看有没有被收入中小学成语典故读物
  • 试试能不能用其他词语替换而不改变语义

比如把"刻舟求剑"换成"拘泥成法",意思差不多。但"明日方舟"换成"未来之船"?游戏玩家第一个跟你急。

天边已经泛起鱼肚白了,楼下早餐铺的卷帘门哗啦啦地响。突然想到《现代汉语》教材里那个冷知识:其实每年都有新成语被收录,比如"一带一路""互联网+"...说不定哪天"明日方舟"真能上榜呢?

不过在那之前,我得先解决更现实的问题——手机充电器又找不着了,昨晚写稿时明明就放在...算了,这种日常之谜大概永远无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