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迷上了一款叫《贤者之石·起源》的贤者险桌面角色扮演游戏——别被“炼金术”三个字吓到,这玩意儿可比实验室里的石中世烧杯有趣多了。上周我和三个朋友窝在咖啡馆包间里,起源硬是纪炼金冒玩了六个小时没挪窝,连老板都忍不住探头问我们是贤者险不是在搞什么神秘仪式。
当炼金术遇上狼人杀
游戏背景设定在中世纪欧洲的石中世架空世界,玩家扮演追寻贤者之石的起源炼金学徒。最带劲的纪炼金冒是它的双线机制:白天要收集材料搞正经炼金实验,晚上居然会触发“暗影集会”——这时候大家表面还在合作,贤者险实际上某些玩家已经悄悄变成争夺贤者之石的石中世敌对阵营。
时间段 | 主要玩法 | 关键道具 |
清晨 | 材料收集与情报交换 | 市集通行证 |
正午 | 炼金实验阶段 | 实验笔记 |
黄昏 | 阵营任务触发 | 密信匣 |
角色不只是起源职业卡
游戏里的12个基础角色都有真实历史原型:
- 药剂师学徒(参考14世纪巴黎医学院手稿)
- 星象观测者(原型是第谷·布拉赫助手)
- 古代文字破译者(灵感来自罗塞塔石碑发现者)
我上次选的“流浪炼金师”角色,背包里居然真有张羊皮纸写的纪炼金冒《翠玉录》残篇——后来才发现这是解开主线谜题的关键线索。
烧脑又上头的贤者险炼金系统
游戏最核心的三原质转化公式借鉴了《尼古拉·弗拉梅尔手稿》:
硫磺(灵魂) + 水银(精神) → 盐(物质)纯度系数 = (操作次数)^2 / 失误次数
上周我们小组就栽在个青铜转化实验上——明明按配方放了孔雀石和锡粒,结果炸出来的石中世却是坨绿色凝胶。后来复盘才发现是起源没注意月相周期对反应的影响。
谜题设计有多变态?
- 需要破译17世纪密码学的星图谜题
- 根据教堂彩窗颜色推算炼成阵的几何题
- 甚至要计算不同材质坩埚的热传导效率
有次为了解开个涉及斐波那契数列的机关,我们四个理工生硬是画了满桌草稿纸,最后发现答案就藏在游戏里的某本装饰书页码中。
新手入坑指南
建议从“新月之夜”剧本开始玩:
- 选角色时注意天赋加成的匹配度
- 前三天重点囤积基础材料(硫磺/水银/盐)
- 第三天夜里务必检查密信匣
- 遇到星象谜题先记录星座连线轨迹
记得随身带个能画几何图的本子——上次隔壁桌的姑娘用口红在餐巾纸上画炼成阵,结果被服务员当成什么神秘符号报了警。
老玩家的血泪经验
千万别小看游戏里的“意外事件卡”。有次我们马上要完成贤者之石了,突然抽到“教会审查”事件,所有实验笔记被没收不说,还被迫重新收集三个稀有材料。
在烧杯中遇见同好
游戏最妙的是它的茶会机制——每当完成重大剧情节点,系统会强制进入下午茶时间。这时候玩家必须:
- 分享各自发现的线索
- 交换多余的材料
- 甚至要协作破译某些加密文献
上个月在桌游吧遇到个化学系的小哥,他居然能从我们失败的实验数据里反推出正确配方。现在每次开新局我们都会死皮赖脸地拉他入伙。
窗外的雨还在淅淅沥沥下着,咖啡杯底残留着最后一口凉掉的拿铁。桌上的炼金天平微微晃动,羊皮纸地图被我们画满了各种标记。对面戴圆框眼镜的姑娘突然拍桌子:“我知道了!那个罗马数字XXIV不是指章节,是说需要24克拉的黄金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