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界农世界》造大型多层农场?这份熬夜整理的建造指南收好

凌晨两点半,第N次被朋友的场大层自动农场设计图气笑——说好的三层南瓜塔,结果水流把作物全冲进了岩浆。型建这破事儿让我决定爬起来写点干货,筑多毕竟在MC里搞大型多层农场,界农真不是场大层叠积木那么简单。

一、型建先想清楚你要跟游戏机制死磕什么

每次看到新手直接开撸10x10的筑多玻璃温室就头疼。农场规模必须匹配你的界农游戏阶段

  • 生存前期:先搞明白基础作物生长机制,3x3小麦田够用
  • 中期发育:尝试垂直农场,场大层把甘蔗塔和南瓜机叠两层
  • 后期养老:再考虑全自动的型建工业级设计,比如我见过最疯的筑多7层凋零骷髅塔

昨晚测试时发现个冷知识:高度差会影响某些作物的生长速度。我的界农测试数据:

作物类型Y=64层Y=120层
小麦平均35分钟成熟32分钟成熟
胡萝卜28分钟无明显差异

二、这些反人类设计坑我摔过

1. 水流控制是场大层门玄学

当初不信邪非要搞五层西瓜田,结果最下层水流永远差一格够不着。型建后来发现每层必须留足8格高度,不然水流会鬼畜乱窜。现在我的标准配置:

  • 种植层高3格(含耕地)
  • 水流层预留5格
  • 每层之间用活板门做缓冲

2. 照明陷阱

凌晨三点突然发现第三层的南瓜不长——原来忘了多层农场需要逐层补光。现在我的照明方案:

  • 地下层用萤石嵌地板
  • 中层墙缝塞海晶灯
  • 顶层直接开天窗

三、实测好用的三种结构

1. 螺旋上升式

参考了《Minecraft建筑学》里的矿井设计,用楼梯环绕中心柱:

  • 每转180度升高6格
  • 外延4格作为种植区
  • 优点:省材料,视野开阔
  • 缺点:收作物得跑马拉松

2. 电梯直通型

被Reddit大佬启发的设计:

  • 中央用气泡柱电梯
  • 每层向外延伸3x3平台
  • 配合漏斗矿车收集
  • 实测建造速度最快

3. 蜂巢结构

最近在实验的奇葩设计:

  • 六边形模块化拼接
  • 每个单元包含:
    • 2x2种植区
    • 1个蜂箱
    • 隐藏红石线路
  • 适合强迫症但费材料

四、这些细节决定成败

刚又拆了次农场——忘了考虑村民的智障路径。现在我的检查清单:

  • 每层留2格宽通道(防止村民卡墙)
  • 用活板门代替栅栏(怪物不会翻越)
  • 在Y=78层必设缓冲平台(防止摔落物消失)

对了,千万别学我用染色玻璃当分隔墙。凌晨收菜时差点瞎眼——不同层作物在彩色滤镜下根本分不清。现在统一用云杉木活板门,既能透视又有层次感。

咖啡喝完了,最后分享个血泪教训:永远先造模拟版本。上周在创造模式试了个超酷的悬空设计,结果生存模式造到第三层才发现——忘记留够支撑结构的圆石,整个农场像融化的冰淇淋塌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