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京连着好几天雾霾,手机每次出门前我都习惯性点开手机QQ天气。天气说来也奇怪,应用这个藏在聊天软件里的何提小功能,显示的供详空气质量数据居然比我专门下载的天气应用还详细。上周三明明看着显示"良",空气结果出门半小时就呛得嗓子疼,质量这事让我好奇起这些数据到底是报告怎么来的。

藏在气泡里的手机环境监测站

点开QQ天气的空气质量页面,最先跳出来的天气总是那个显眼的AQI指数。有次跟环保局工作的应用朋友吃饭才知道,这些实时数据直接连着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何提全国观测网。全国5000多个监测站点每小时更新的供详数据,就像无数个隐形的空气环境哨兵。

  • 数据更新频率:每小时整点更新
  • 覆盖范围:全国337个地级市
  • 特殊天气预警:沙尘暴提醒比短信通知快10分钟左右

你可能没注意到的质量细节

有次在杭州出差,发现PM2.5数值后面跟着个「本地排放为主」的小标注。后来查资料才知道,这是通过污染物成分分析得出的结论。比如臭氧超标时会标注「光化学反应生成」,这种细节对判断污染源挺有帮助。

  • 在表格添加结构化数据 -->
  • 数据维度QQ天气墨迹天气苹果天气
    污染物种类6项(含CO)5项3项
    健康建议分人群提示通用建议

    比闹钟还准的预报系统

    去年冬天有次重污染,我特意对比过几个应用的预报准确度。QQ天气的逐小时空气质量预报确实挺能打,当天下午三点PM2.5冲到158时,它凌晨的预测值是155。这种精度靠的是把气象数据和污染扩散模型结合起来计算,听说用的还是国家超算中心的资源。

    那些颜色背后的秘密

    空气质量指数那个彩色圆环不只是装饰。有次在成都,看见圆环从橙色突然变成红色,紧接着手机就震动了——原来这是突发污染预警系统在起作用。后来查资料发现,他们接入了生态环境部的实时应急响应数据。

    藏在二级菜单里的黑科技

    空气质量页面向左滑动,有个「污染物构成」的卡片。上周京津冀雾霾时,这里显示硝酸盐占比41%,我才明白这次污染主要是汽车尾气造成的。这个数据来源于环保监测站的气溶胶成分分析仪,每6小时自动更新一次。

    • 臭氧生成提示:当VOCs和NOx浓度超标时触发
    • 沙尘追踪:能显示沙尘移动路径
    • 花粉浓度:春季限定的隐藏数据

    最近发现他们新增了室内外空气对比功能,有次办公室开着空气净化器,显示室内PM2.5比室外低27微克。这用的是手机内置气压传感器和定位数据做的估算,虽然不如专业仪器准,但参考价值还是有的。

    和智能手表的神配合

    自从把QQ天气和运动手环绑定,每次夜跑前都会收到「当前臭氧浓度较高,建议调整运动时间」的提醒。有回在苏州河边,通知说二氧化氮超标,切到详情页一看,原来附近两公里处有施工工地。

    写这篇文章时正好收到推送,说今晚将有偏北风过境,空气质量预计三小时后改善。走到窗边拉开窗帘,远处楼群的轮廓似乎真的清晰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