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突发奇想去龙心山脉蛋仔派对?去龙这份野生攻略掏心窝子给你
昨晚刷朋友圈看到有人发龙心山脉的蛋仔派对视频,漫山遍野的心山彩色帐篷像打翻的颜料罐,当时就拍大腿决定这周末必须去。脉蛋结果查攻略发现全是仔派旅行社广告,气得我凌晨三点翻出地质图自己做了份路线——现在顶着黑眼圈给你写这份纯血统野生指南。去龙
先说清楚这是心山啥地方
龙心山脉在云南怒江和迪庆交界处,当地傈僳族叫它"阿姆卡托",脉蛋意思是仔派神鸟掉落的羽毛。去年有个北京来的去龙摄影师偶然拍到山顶巨型蛋形岩石在晨雾里发光的画面,配上#蛋仔派对#的心山tag突然就火了。
- 地理坐标:北纬26°14'33",脉蛋东经98°56'21"
- 最佳季节:每年4月杜鹃花开时(今年闰二月,仔派花期可能拖到5月初)
- 致命诱惑:凌晨三点岩石表面会结霜反光,去龙像撒了跳跳糖的心山鸡蛋布丁
进山前必须知道的五件小事
手机信号 | 移动在观景台有2G,联通电信全程失踪 |
厕所状况 | 半山腰有个旱厕,脉蛋建议带把折叠工兵铲 |
食物补给 | 最后一处小卖部在碧罗雪山东侧,卖过期三年的压缩饼干 |
致命风险 | 5月有旱蚂蟥,7月雷暴能把登山杖劈成避雷针 |
隐藏福利 | 守山人老邓会煮野生菌火锅,但吃了看见小人跳舞别找我 |
路线A:适合发朋友圈的懒人走法
从怒江州府六库坐"云Q·蛋仔专线"中巴(实际是刷了蓝漆的农用车),司机阿普会在第三个急转弯处抽烟休息,这时候赶紧偷拍他挂在后视镜上的野鸡羽毛——据说是防坠崖护身符。
- 06:30 六库客运站蹲守(要抢最后一排右边座位)
- 09:17 在称杆乡吃碗酸木瓜鸡米线
- 11:40 换乘村民的摩托车(抓紧油箱别抓后座)
- 13:15 徒步起点有棵被雷劈成Y形的冷杉
路线B:自虐型玩家专属
我去年跟着《中国国家地理》2018年第4期介绍的茶马古道支线走,结果发现他们漏标了两个死亡路段:
- 过蚂蟥沟要穿雪地袜(别问为什么)
- 在海拔3200米处有个伪装成路的滑坡带
- 看见绑红布条的树千万别靠近,那是傈僳族的树葬区
最要命的是第三天清晨会遇到浓雾,GPS漂移误差能达到200米。有次我跟着导航直走,差点亲上一头正在吃菌子的黑熊。
关于蛋仔派对的真相
其实根本没有什么官方活动!就是驴友自发在月圆之夜把荧光棒绑在帐篷上,远看像一群发光蛋仔。后来演变成:
- 带鸡蛋形状的露营灯
- 用食用色素给石头画表情包
- 交换从各地带来的怪味鸡蛋(去年有个长沙人带了臭豆腐卤蛋)
最近开始有人带真的鸡蛋上去煎荷包蛋,结果引来一堆狐狸,现在半夜经常听见帐篷外有舔锅的声音。
装备清单的血泪教训
别信那些网红推荐的装备,我去年带的太阳能充电露营灯在雨季根本是块废铁。经过七次实战检验的必备品:
物品 | 作死替代方案 | 真实案例 |
防水火柴 | 用打火石装酷 | 小王在暴雨里敲了半小时火星子,最后借了守山人的Zippo |
盐巴 | 带碘片 | 老张的伤口被碘片灼伤,后来用盐腌好的 |
卫生巾 | 登山鞋防水喷雾 | 暴雨走八小时后,我的鞋垫比海绵宝宝还吸水 |
特别提醒要带几包单兵自热食品,有次大雪封山,我们靠这个和守山人换了半只风干山羊腿。那个酱香味加热后香得整个营地的人轮流来我们帐篷"借盐"。
最后说点玄学
傈僳族向导阿南说,在蛋形岩石下许愿特别灵验,但要遵守三条规矩:
- 不能直接说"求姻缘",要说"找煮鸡蛋的人"
- 许愿后要在原地吃掉整个白煮蛋(蛋黄噎死也得吞)
- 如果看见岩石表面有彩虹反光,赶紧把鸡蛋分给旁边的人
上个月有个广州姑娘不信邪,非要带着茶叶蛋去许愿,结果当晚帐篷就被野猪拱了。现在她的登山杖还插在营地入口当警示牌,上面挂着的破塑料袋在风里哗啦哗啦响,像在嘲笑我们这些都市傻白甜。
写完发现天都亮了,咖啡杯底积了层糖霜似的奶渍。要是你真按这个攻略去了,记得在蛋仔岩石东面第三道裂缝里塞包跳跳糖——那是我和守山人的秘密补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