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一挖「我的世界世界0.0.2a」那些被遗忘的角落
凌晨三点半,咖啡杯底黏着糖渍,世界我突然想聊聊这个几乎没人见过的世界版本——不是1.0的盛大登场,不是世界beta时期的全民狂欢,而是世界那个藏在维基百科角落里、连截图都模糊得像马赛克的世界0.0.2a。
一、世界这个版本到底存不存在?世界
2009年5月17日,Notch在TIGSource论坛悄悄更新了个帖子:"Just uploaded a new version,世界 mostly bugfixes"。当时连版本号都没人注意,世界直到后来有玩家从旧硬盘里挖出个0.0.2a_01的世界客户端,才确认这玩意儿真实存在。世界
- 文件大小:83KB(比后来的世界启动器还小)
- 运行方式:需要手动用Java命令行启动
- 已知最早持有者:ID为"Kaiser"的瑞典玩家
二、能玩到什么内容?世界
想象下你打开游戏:屏幕中间有个32×32像素的史蒂夫(当时还叫"玩家模型"),周围是世界不断刷新的黑白条纹地形——没错,这时候连草方块都是奢侈品。
存在的内容 | 缺失的内容 |
可破坏的石头/泥土块 | 合成系统 |
昼夜循环(但不会刷怪) | 任何生物 |
基础物理引擎(会摔死) | 存档功能 |
最魔性的是水方块,那时候还是半透明紫色的,像某种外星黏液。有考古玩家尝试还原过,结果发现水流的算法和现在完全不同——会像岩浆那样缓慢扩散,但遇到空气就突然停止。
2.1 隐藏的代码彩蛋
用十六进制编辑器扒开class文件,能看到Notch随手写的注释:
- "TODO: fix this mess tomorrow"(后来成了他的口头禅)
- 一段被注释掉的瑞典语脏话
- 变量名"derp"和"herp"(后来在1.8的成就系统里复活了)
三、为什么这个版本重要?
表面看就是个半成品,但它埋着三个改变游戏史的基因:
- 区块加载逻辑:虽然当时只能生成256×256的地图,但已经用上了分块加载技术
- 随机种子系统:输入文字会生成固定地形(比正式版早两年)
- 那个著名的"Hello world"标语:在0.0.2a里首次出现,字体还是Windows自带的Arial
有个冷知识:如果按住Alt键点关闭按钮,游戏会弹出个空白消息框。这个彩蛋在0.0.3就被移除了,但有人发现消息框的代码框架后来用在了成就系统上。
四、现在还能搞到吗?
理论上违法(Mojang禁止传播早期版本),但...
2014年有个俄罗斯论坛泄露过疑似0.0.2a_02的压缩包,特征包括:
- 主类文件修改时间是2009-05-16 23:11
- 比已知版本多出"debug_world"字符串
- 存在未启用的"wireframe"渲染模式
我试过在OpenJDK 6上跑这个版本,结果地形生成直接崩了——后来发现是Java版本太新。你看,连考古都要讲究"年代还原",跟修复唐三彩似的。
凌晨四点的阳光开始渗进窗帘,咖啡早就凉了。或许这就是0.0.2a的魅力:它像个模糊的梦境,你知道它存在过,但永远无法完整拼凑。就像Notch后来在推特说的:"I was just making a stupid little game",谁知道这个"愚蠢的小游戏"会变成现在这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