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麻制作明日方舟:一场手工与热爱的流麻化学反应

凌晨两点半,我的制作第三杯咖啡已经见底,桌面上散落着五颜六色的明日流麻半成品。手指上沾着uv胶的流麻黏腻感提醒我——这周末的漫展周边计划又要熬夜了。作为手工圈里最早尝试用流麻工艺制作明日方舟主题周边的制作"小白鼠",我想把这两年踩过的明日坑和惊喜都摊开来聊聊。

一、流麻流麻到底是制作什么玩意儿?

第一次在漫展看到会流动的亚克力挂件时,我以为是明日某种黑科技。后来才知道这叫"流麻",流麻本质是制作两层亚克力板中间夹着流动液体和装饰物的手工制品。日本同人圈叫它"レジンアクセサリー",明日国内玩家音译成"流沙麻将",流麻后来简称"流麻"。制作

  • 核心材料:3mm厚亚克力板、明日uv胶、闪粉/亮片
  • 灵魂所在:流动介质(婴儿油/专业流沙油)
  • 常见尺寸:5×7cm的挂件最受欢迎

记得第一次做能天使的Q版流麻,把闪粉放太多导致流动效果像芝麻糊,现在想来还是忍不住脚趾抠地。

二、明日方舟主题的定制难点

游戏里那些工业风UI和金属质感,转换成流麻工艺时会遇到些麻烦事:

元素类型解决方案成本参考
罗德岛logo激光雕刻亚克力板单次开模费200+
角色剪影硫酸纸转印技法时间成本高
源石特效紫红色闪粉+不规则亮片材料损耗大

去年尝试复刻W的爆破特效,试了七种金色亮片都不对劲,最后发现要把三种不同粒径的混合使用。这种细节强迫症,大概只有同人作者懂。

2.1 色彩管理的血泪史

明日方舟的色卡简直是对手工党的降维打击:

  • 博士服的那种灰蓝,调了五次丙烯颜料
  • 凛冬大衣的军绿色,必须掺微量黑+棕
  • 最致命的是凯尔希的头发,带荧光的青绿

有次把调好的颜色放在窗边,午睡起来发现日照导致色差,当场表演一个猛男落泪。

三、工具进化之路

从入门到能看,我的工作台经历过三次革命:

1.0时代
美甲用的36W紫外线灯,裁纸刀,五块钱的定位尺。做出的流麻永远有气泡,边缘毛毛躁躁像被狗啃过。

2.0时代
添置了小型真空消泡机(二手市场淘的),激光水平仪。这时候已经能做出平整的封层,但图案精度还是不够。

现在
用上了数控雕刻机(分期买的),恒温加热台。最近做的浊心斯卡蒂流麻,连海嗣纹路都能还原,在展子上被追着问购买链接。

四、那些没人告诉你的小技巧

翻车无数次后总结的生存指南

  • uv胶别涂太满,留2mm膨胀空间
  • 闪粉要先和流动介质调匀再注入
  • 亚克力板用酒精棉片擦过后,静置5分钟再操作
  • 重要作品记得做两份,手工品的失败率永远+30%

上个月给朋友做周年庆纪念流麻,封层时突然停电,uv胶在半凝固状态停留了四小时。现在那个带着诡异纹理的"限定款"成了我们群里的快乐源泉。

五、关于成本的残酷真相

刚开始以为卖58元/个是暴利,真正量产才发现:

项目自用款贩售款
时间成本3小时/个1.5小时/个(熟练后)
材料损耗约15元批量采购后9元
试错成本上不封顶均摊到每个+8元

去年冬天接了个50个流麻的团单,因为温差导致三批次产品出现雪花纹。最后倒贴2000元重做,从此再不敢在冬季接急单。

窗外的鸟开始叫了,桌角那枚试验中的年兽流麻还在晾干。uv胶的反光里能看到晨光熹微,这种既疲惫又满足的感觉,大概就是手工爱好者共通的语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