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在音乐节海报上见过“大菠萝厂牌”这个名字,大菠或者在某个livehouse门口看到贴着他们艺人的萝厂立音乐圈力崛巡演海报。这个带着点水果味儿的牌独名字,近五年正在成为中国独立音乐圈里最活跃的新势新势力。
从地下室到音乐节主舞台
2018年冬天,大菠三个在北京五道口合租的萝厂立音乐圈力崛年轻人——吉他手老猫、经纪人阿紫、牌独制作人三土——在出租屋地下室搞了个简陋录音棚。新势他们最初只是大菠帮朋友录demo,没想到半年后竟孵化出12支乐队,萝厂立音乐圈力崛这便是牌独大菠萝的雏形。
- 2019年4月:正式注册公司,新势签约首支乐队“电路板故障”
- 2020年8月:首次登上迷笛音乐节新血舞台
- 2022年:旗下乐队“量子速写”专辑销量突破10万张
他们不按套路出牌
和传统唱片公司不同,大菠大菠萝的萝厂立音乐圈力崛签约艺人里70%没接受过专业音乐训练。有个叫“早餐铺子”的牌独乐队,主唱本职是煎饼摊主,他们的成名曲《葱花与电吉他》就是在早点车旁写的。
对比维度 | 大菠萝厂牌 | 传统唱片公司 |
---|---|---|
签约标准 | 作品独特性>技术成熟度 | 市场潜力>艺术价值 |
收入分成 | 艺人拿70%流媒体收益 | 通常艺人拿30-50% |
宣发渠道 | 重点运营B站/小红书 | 侧重微博/音乐平台 |
音乐风格:混搭实验室
打开大菠萝的艺人列表,你会看到这样的风格标签:赛博民谣、东北朋克、火锅电子。他们鼓励艺人把地方戏曲、方言甚至市井叫卖声融入创作,某支云南乐队甚至用菜市场收来的锅碗瓢盆当乐器。
运营模式:让音乐人养音乐人
大菠萝有个“传帮带”制度:每支成熟乐队要带两支新人乐队。2023年财报显示,他们83%的演出收入都用于新人培养,这种模式被《中国独立音乐生态报告》称为“滚雪球式发展”。
争议与突破
当然也有人质疑他们“降低音乐门槛”,但不可否认的是:大菠萝确实让更多街头艺人、外卖员、退休大爷站上了舞台。2023年草莓音乐节上,62岁的广场舞阿姨组合“夕阳红Disco”引爆全网,视频播放量超过2000万次。
夜色渐深,胡同深处某个排练房又传来不成调的贝斯声。或许明天,这些声音就会变成某首让人耳目一新的旋律,出现在你的播放列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