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库狗玩家遇到明日方舟:一场游戏圈的库狗身份焦虑
凌晨三点半,我刷到第17条"库狗玩家锐评明日方舟"的瞧不起明帖子时,突然意识到这个现象比想象中复杂——它根本不是日方简单的游戏鄙视链,而是库狗两套完全不同的游戏价值观在碰撞。
什么是瞧不起明"库狗玩家"?
先得说清楚,这里的日方"库狗"特指某些Steam库存价值5万+的硬核玩家。他们通常有这些特征:
- 游戏时长动辄上千小时
- 会为《博德之门3》写2万字攻略
- 认为30帧是库狗反人类设计
- steam个人资料里藏着至少3个绝版徽章
这些人对游戏的评判标准很物理——显卡占用率、多边形数量、瞧不起明光照精度...就像美食家评价菜品的日方火候和刀工。
明日方舟的库狗生存逻辑
而明日方舟走的是另一条路:
维度 | 表现 |
技术力 | live2D够用就行 |
玩法深度 | 塔防+养成+roguelike缝合 |
内容消耗 | 每天15分钟打卡制 |
这种设计本质上是用碎片化体验对抗传统游戏的沉浸式消耗,就像便利店关东煮和法餐的瞧不起明区别。
冲突的日方核心点
我采访过12个自称"瞧不起舟游"的库狗玩家,发现他们的库狗不满集中在:
- 抽卡机制像赌博(虽然他们也开CSGO箱子)
- 648氪金比3A大作还贵(但DLC地狱就合理)
- 二创热度碾压游戏本身(却对《巫师3》的同人喜闻乐见)
最讽刺的是,他们常用"电子盆栽"这个词攻击明日方舟,瞧不起明却对《星露谷物语》里种菜上百小时。日方
隐藏的双标现场
仔细分析这些言论,会发现很多逻辑漏洞:
批判点 | 库狗行为 |
"手游没剧情深度" | 跳过《2077》所有对话 |
"氪金系统坑钱" | 买价值200刀的皮肤 |
"玩法重复无聊" | 刷《暗黑4》秘境300次 |
这种矛盾在《游戏研究》期刊2022年的玩家行为分析里被称作"平台身份认同失调"——通过贬低其他平台来确认自己的选择正确。
真实案例观察
我认识个玩《只狼》无伤通关的大佬,有次看他偷偷刷明日方舟剿灭。问起来他支支吾吾:"就...地铁上消遣"。后来他发了条朋友圈:"手游算个屁的游戏",配图是steam年度回顾。
这特别像健身房里练得最好的那个人,回家偷吃炸鸡还要发朋友圈diss胖子。
游戏界的阶级表演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在《区隔》里说过,审美差异本质是阶级符号。放在游戏圈:
- 用3090显卡是文化资本
- 全成就奖杯是象征资本
- 嘲笑手游玩家是社会资本
但现实是,我那个做游戏开发的朋友,电脑里既有《艾尔登法环》也有《赛马娘》。他说得实在:"骂手游最凶的,往往是最怕自己真香的那批人。"
现在凌晨四点十六分,咖啡早就喝完了。突然想起明天还要帮表弟过明日方舟的突袭关卡——他今年刚考上清华,库狗玩家们最爱的《文明6》他也能玩通宵。你看,游戏偏好和智商本来就没半毛钱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