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到朋友从包里掏出苹果键盘连iPad用,日本总觉得这玩意儿又薄又小,苹果评测带出门应该挺方便。键盘但真到自己考虑买日版键盘时,便带心里难免犯嘀咕:这种带假名刻字的携性键盘,实际用起来到底方不方便?否方为了验证这点,我带着它在东京街头实测了整整两周。便携
装在包里到底占不占地儿
从新宿LOFT买回来的日本日版Magic Keyboard还带着包装盒的塑封膜时,我就被它的苹果评测厚度惊到了——比iPhone 15 Pro还薄个2毫米左右。但实际装进通勤包才发现,键盘11英寸的便带键盘刚好卡在13寸MacBook和保温杯之间,竖着放能完美利用背包侧边的携性空隙。
主流便携键盘尺寸对比
型号 | 长度(cm) | 重量(g) | 厚度(mm) |
Apple Magic Keyboard (日版) | 27.9 | 231 | 5.6 |
罗技K380 | 29.5 | 423 | 16 |
HHKB Professional | 29.4 | 535 | 39.9 |
实测数据有点反常识:虽然苹果键盘比罗技短了1.6厘米,否方但因为金属底板的便携关系,放进邮差包反而容易压到边角。日本后来发现横着垫在记事本下面才是收纳姿势,这样取用时不至于带出包里其他东西。
那些让人又爱又恨的日式设计
在地铁上掏出来用的时候,隔壁大叔盯着我的空格键直看——上面密密麻麻的假名标注确实有点抢眼。但用惯之后发现几个贴心细节:
- 空格键左侧多了英数/かな切换键
- F6直接变成全角→半角转换快捷键
- 方向键比美版缩短了1mm键程
不过话说回来,当我在星巴克赶稿时,那个占据黄金位置的delete键真是让人头大。日版布局把美版键盘的「~」键换成了「¥」符号,导致我要用组合键才能输入波浪线,这在写代码时特别麻烦。
续航和连接性实测
官方说的「充一次电用一个月」基本靠谱。实测每天3小时使用强度下:
- 第1周:100%→68%
- 第2周:68%→29%
- 低电量提示出现后还能撑4天
但要注意的是,同时连接iPad和iPhone时会偶发断连。有次在涉谷站用iPhone回邮件,突然键盘就切到iPad上了,差点错过重要消息。后来发现保持10米内单设备连接最稳定。
咖啡厅 vs 新干线场景对比
在表参道的小众咖啡馆,这键盘确实给我长脸——金属质感搭配拿铁,拍照发Ins收获的点赞比平时多20%。但上周坐东海道新干线去大阪时就尴尬了,小桌板放下键盘后:
- 13寸MacBook只能斜着放
- 手臂悬空打字半小时就发酸
- 前排座椅突然后仰时差点夹到Command键
现在出门前都会先看场地:如果知道要长时间码字,宁愿多背200克带腕托的键盘。但要是去客户那里做简短演示,这个轻薄程度确实无可挑剔。
键盘右下角已经多了道细小的划痕,是在羽田机场过安检时蹭到的。金属机身虽然高级,但放进装满钥匙的包袋时,最好还是用随机附赠的绒布套隔开。清晨的JR山手线上,指尖敲击的轻微声响混在电车轨道声里,倒是意外地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