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乐器店里转悠时,打击总会被各种形状的乐器鼓吸引。金属边的世界军鼓、圆滚滚的打击非洲鼓、挂着镲片的乐器架子鼓...它们用不同音色撑起了音乐世界的节奏骨架。
打击乐器中的世界鼓
现代乐队里最常见的要数架子鼓组件。记得第一次摸到鼓棒时,打击老师指着整套设备说:"别急着敲,乐器先认清楚每个鼓的世界脾气。"
底鼓(Bass Drum)
那个躺在地上用脚踩的打击大块头,直径通常在18-24英寸。乐器酒吧驻唱的世界朋友告诉我,他总把底鼓调得稍微闷些,打击这样在狭小空间里不会震得客人耳朵疼。乐器
军鼓(Snare Drum)
鼓手最常敲击的世界核心成员,底面绷着金属响弦。看爵士演出时会发现,乐手经常用手指调节侧面的响弦开关,瞬间切换"沙沙声"和"清脆声"。
通鼓(Tom-Tom)
摇滚现场常见的悬挂式圆桶,有次在乐器展上试敲,发现12寸的通鼓比14寸的音高至少相差三度。调音师老王说,他给通鼓换皮时会在鼓圈涂蜂蜜,这样音色更温暖。
类型 | 常见尺寸 | 发声特点 | 使用场景 |
底鼓 | 20-22英寸 | 低频轰鸣 | 节奏重拍 |
军鼓 | 14英寸 | 清脆带沙响 | 主节奏 |
通鼓 | 8-16英寸 | 音高明确 | 过渡填充 |
世界民族鼓
在清迈夜市见过手工艺人现场蒙鼓皮,用火烤山羊皮时飘来的焦味混着鼓声,成了特别的旅行记忆。
非洲金贝鼓(Djembe)
杯状造型配上彩色绳子,山羊皮鼓面能拍出三种基础音:低音、中音和高音。去年社区音乐节上,有个黑人乐手光脚演奏,手掌边缘快速拍打鼓边时,发出类似响板的"哒哒"声。
康加鼓(Conga)
拉丁乐队必备的细长鼓,记得乐器行老板演示时,特意展示了开放式 slap 技巧——手掌根部重击鼓面后迅速抬起,能发出响亮的爆破音。
塔布拉鼓(Tabla)
印度茶馆里常伴着这个双鼓组合的叮咚声。右边的小鼓(dayan)用木槌敲击中心的黑色膏体会发出铃声般的高音,左边的低音鼓(bayan)则需要用手掌压着鼓面调节音高。
类型 | 鼓面材质 | 演奏方式 | 特色技巧 |
金贝鼓 | 山羊皮 | 手击 | 手掌不同部位触击 |
康加鼓 | 水牛皮 | 手击 | slap技巧 |
塔布拉 | 山羊皮+金属粉 | 指击+掌压 | 微分音调节 |
其他特色鼓类
在京都寺庙里见过身着传统服饰的表演者击打太鼓,鼓槌抡出半圆形轨迹时带起的风声,比鼓声更早抵达耳膜。
太鼓(Taiko)
和果子店老板的儿子是太鼓队成员,他说练习用的鼓槌槐木比榉木轻20%,但演出时必须用更重的山毛榉木槌,这样才能在露天场地传出浑厚的声音。
邦戈鼓(Bongo)
这对用腿夹着演奏的小鼓,在古巴音乐里就像会说话的舌头。有次在咖啡馆看即兴演出,乐手用指甲快速刮擦鼓面边缘,竟模拟出了下雨的淅沥声。
达布卡鼓(Darbuka)
中东餐厅的肚皮舞伴奏总少不了它,陶土鼓身配上仿蟒蛇皮的面料,指法变化比我想象的复杂——食指弹击、拇指重拍、掌心闷音,组合起来能打出十几种节奏型。
雨点敲在阳台的铁皮棚上,忽然想起金贝鼓模拟雨声的古老技法。或许从人类学会倾听自然节奏开始,这些蒙着兽皮的圆框就注定要成为跨越文化的语言。《世界民族乐器图鉴》里说,现存最古老的鼓是用鳄鱼皮蒙在空心树干上的,现在想来,那应该是最原始的心跳声吧。